第128章 招揽(2 / 2)
包丁君不管是手上的动作,还是语气,听起来都像是一个长者般的领导对下属的关心。
陈青压住清一清嗓子的想法,开口道:“包书记,我认为,‘稳’是基础,是底线。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没有团结的干部队伍,任何发展都无从谈起,如同无根之木。”
他语速平稳,声音不高却足够清晰,“但‘破’是必然,是出路。尤其是在积弊已深、矛盾凸显的时候,不敢破、不愿破,就会错失机遇,甚至让小问题演变成大危机。”
他略微停顿,观察到包丁君眼神中闪过一丝极淡的兴味,便继续沉稳地说道:
“而关键在于把握‘稳’与‘破’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我认为在于‘人心向背’。”
“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必须与广大干部群众的承受程度、期望程度相结合。”
“破了旧的,要能立得起新的,要让大多数人看到希望,得到实惠。这样的‘破’,才有根基,这样的‘稳’,才是动态的、积极的稳,而不是一潭死水的‘稳’。”
他没有引用空洞的理论,而是结合石易县近期清理石雷势力、处理青石镇事件、引入绿地集团和应对旅游高速项目等实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他的观点。
语气不卑不亢,既有基层干部的务实,又透露出超越年龄的思考深度。
但绝口不提江南市这盘棋更大的变动,只是把话题着力在石易县。
包丁君静静地听着,甚至还偶尔对身边的秘书指示记录,但脸上就看不出是赞许还是否定。
直到陈青发言结束,会议室里依旧一片寂静。
“嗯。”包丁君终于发出了一个单音节,打破了沉默。
他没有评价陈青的发言内容,只是挥了挥手,“坐下吧。”
陈青依言坐下,后背的衬衫已经被汗水微微浸湿。
他知道,自己刚才的发言,无异于一场政治冒险。
柳艾津适时的插入进来,“包书记,陈青同志有他自己从基层一路走到领导岗位上来的认识,虽然不全面,但也可圈可点。”
这是很明显的在给陈青兜底。
包丁君似乎原本没打算点评,但柳艾津把话说了,他又不得不说两句。
“我今天最后想听听小陈同志发言,就是找找我们老同志,在与时俱进当中的脚步是不是有差异。”
停顿了一下,才接着说道:“这个结果还是有些让我意外,也深有感触!”
包丁君的用词非常严谨,根本听不出他到底是满意还是不满意。
但点评之后,他就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而是转向了另外的人询问起了工作方面的问题。
接下来的会议,陈青更加的有些心不在焉。
包丁君没有再点名他,甚至连眼神也没有在他身上停留。
座谈会结束后,众人起身,似乎是准备继续包丁君下一步视察的计划安排。
就在柳艾津站起身低声询问去人之后,包丁君点点头,“你们先等我一下。”
随即陈青的身后,李轩低声叫住了他,“陈青同志,你留一下。包书记要单独和你说几句。”
柳艾津和与会的人都已经起身,看到李轩的动作,就算没听清,也知道什么意思。
众人看他的眼神都很复杂,却也不得不先行离开了会议室。
转眼间,偌大的会议室只剩下包丁君、他的秘书李轩,以及陈青。
包丁君没有起身,也没让陈青坐过去。
目光隔着一段距离落在陈身上,这次少了几分审视,多了几分......近似于长辈打量晚辈的意味。
“不用紧张。”包丁君嘴角似乎微微牵动了一下,算是笑了一下,“刚才说得不错,有想法,也有胆量。是棵好苗子。”
“谢谢包书记肯定,我还需要多学习。”陈青恭敬地回答,心中却不敢有丝毫放松。
“学习是必要的,省委党校是个好地方,要珍惜机会。”包丁君语气中带着鼓励的成分,“组织上对于像你这样有潜力、有闯劲的年轻干部,是会重点考虑的。”
他话锋一转,目光似乎透过陈青,看到了更远的地方:“江南市,是块试金石。但你也要知道,眼光不妨放得更长远一些。省里的舞台更大,需要的是能真正解放思想、敢于担当的年轻人。有时候,局限于一时一地,反而会束缚了手脚。”
这话语里的招揽之意,已经近乎赤裸。
陈青心头巨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