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圣手,有骨头吗?(1 / 2)
第78章 圣手,有骨头吗
朱元璋定下了药方,便去了寢殿。
朱標已经躺下,斜靠著软枕。
朱元璋询问了中午的饮食情况。
朱標回答后,又说道:
“父皇,以后戴院判的方子他一个人签字就可以了吧”
朱元璋捻著鬍子笑了,“標儿,是担心刚才的事再发生“
朱標点点头,皱眉道:
“是啊,父皇,一钱的量而已,周慎行有些小题大做了。许生有一句话说的对,过分追求四平八稳,只会影响治病的效果。“
“我考虑一下,你先別急。”朱元璋安慰道。
朱標看他有些憔悴,问道:
“父皇,最近事情很多吗”
朱元璋摇摇头,“刚开春,基本上没有多少事,无非就是边关要粮餉,海边有倭寇。”
他从袖子里掏出一个奏本,“你看看。”
朱標接过去,竞然是大理寺卿陈辉的奏本。
標题有些刺眼:
“大理寺卿陈辉论韩国公冤事状”
他清楚地记得,上一个这么写的,是户部的郎中王国用。
当时父皇留中不发,重臣们知晓其中的厉害,都识趣地装不知道,事情就糊里糊涂地过去了。
虽然暗流涌动,但是表面上风平浪静,几乎没激起一道涟漪。
本以为事情过去了,没想到又来一道。
朱標有些担心,父亲被激怒之后,新帐旧帐一起算,又会有大臣倒霉了,他迅速瀏览了一遍,最后合上奏本,字斟句酌道:
“父皇,虽然內容不乏胡乱语,但是他的本意还是希望明的朝堂稳固下来。”
这让朱元璋的心情更加复杂了。
李善长不同一般的功臣,那是帮著他定计策,倾心协谋,和睦军民,使上下相安大的明“萧何”。
结果,最终被他夷了三族。
仅有一个儿子因为尚了长公主,才得以留了一条性命,苟延残喘。
朱標捏著奏摺,有些担忧地问道:
“父皇打算如何处置”
“標儿如何看”朱元璋將球踢了回去。
“呃——儿子建议留中不发。”
朱元璋沉默半晌,才嘆了口气,“也好!
朱標还了奏本,“父皇,估计抄写已经在大臣之间流传了。”
朱元璋笑了笑,又说道:
“你以后行仁政就是了,以仁治国方能长久。”
朱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接抬头看著父皇。
看父皇的神情不像是在作偽,朱標信了,这是父皇的心里话。
没想到一向奉行严刑峻法的父皇,突然赞同仁政。
父皇的转变十分突然,朱標又惊又喜。
“父皇说的是,儿子受教了。“
几次大案,父皇將勛贵、官员杀的人头滚滚,甚至有时候官员缺额太厉害,有些衙门几乎停止了运转,只能让罪官带著枷锁做事。
朱標早已经对此颇有意见。
父皇突然提到了“仁”,这让朱標精神为之一震。
父皇晚年能有这么大的改变,是大明臣子之福,是大明社稷之福。
话题有些沉重,寢殿一时间沉默了。
朱允炆、朱允熥兄弟老老实实站在一旁,大气也不敢喘。
皇爷爷和父王的谈话太敏感了,他们既觉得震撼,又莫名地有些激动,有些紧张。
幸好戴思恭、许克生进来,打破了沉默。
眾人的注意力重回太子的病情。
戴、许上前施了一圈的礼。
朱標率先开口,安慰道:
“父皇和本宫其实一开始都是支持你们用生半夏的,但是周御医也是出於公心,不能置之不理。”
戴思恭躬身表示理解,“无论是臣,还是许生,都赞同周御医的质疑,只有辩证才能减少失误,完善药方的君臣佐使,更好地治病。”
见他如此宽容大度,朱元璋父子都微微頷首,夸讚了一番。
医士送来了新煎的药。
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给开药的御医和內官,一部分留给朱標。
戴思恭端起玉碗,喝了一口。
许克生接过去,也喝了一口,药很苦,他不由地皱皱眉头。
最后是东宫的一个內官也喝了一口。
宫女给他们每人送了一颗蜜枣,许克生放在嘴里嚼了嚼,是蜂蜜浸泡之后又晾乾的,终於彻底掩盖了药汤的苦味。
盏茶时间过后,试药的三人都没事,朱標才喝了他的那一碗,喝光了药汤也是吃了一颗蜜枣过味。
过了一刻钟,戴思恭给朱標把了脉,“殿下脉象如常。”
这次吃药的程序终於走完了。
朱標问戴思恭:
“院判,这次的方子用几日”
“稟殿下,依然是用三日,”戴思恭回道,“期间臣会通过脉象,来判断是否需要微调个別药材或用量。“
戴、许以为结束了,齐齐躬身告退。
朱標却对许克生道:
“许生,来出诊需要请假,但是不要耽搁了学业,自己多一些时间,將课程跟上。”
“晚生遵令!”
“不懂的可以去请教黄编修,他是当年的探郎,学问很扎实。””晚生记住了。”
“你现在就出宫吧,回去好好读书,三后锦衣卫再接你来。”
戴思恭愣了,许克生请的是一天的假,太子怎么还赶人
许克生却明白,太子希望他出诊、读书两不误。
下午就是一些杂活了,御医、吏目、医士、医生都可以辅助著做,自己留不留下影响不大。
-
戴、许二人刚走没多久,寢殿再次被一阵女人的笑声打破了安静。
太子妃吕氏带著东宫的妃子、朱標的几个女儿来了。
一群人上前给朱元璋和太子见礼。
吕氏问了公公的安,之后又询问了太子的饮食起居。
朱允炆在一旁插嘴道:
“母亲,父王今天下午停了开路方,开始正式用药了。”
吕氏欣喜异常,“那说明之前的固本培元很有效啊!夫君,这真是太好了!列祖列宗庇佑啊!”
朱標笑道:
“也是院判、许生的功劳。”
吕氏笑靨如,她的一切都系在太子身上。
太子身体康健,她的地位自然就稳固。
朱標问了女儿们的女工、学习,“最近读了什么书”
江都是大姐,出来回道:
“父王,家在读班家的《诫》。”
朱標见吕氏她们说说笑笑,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便笑道:
“是不是有事”
吕氏她们都笑了。
江都郡主笑道:
“父王,我们都在等著听故事呢。”
朱標愣了:
“什么故事”
江都叫道:
“父王,昨天不是说好了吗今天许神医来了,听他讲故事。您不知道,宫里都在传“神医妙计除恶匪,锦衣卫奇袭破危局』。”
朱標哈哈大笑,“许生已经回家了。”
几个女儿都失望地叫起来,“怎么回去这么早”
“他为什么不在父王这里住下”
“父王,叫他回来呀!”
“—”
她们被困在深宫,很少有什么乐趣,难得可以听一听外面的故事,还是那么惊险、曲折的故事,没想到白跑了一趟。
看太子、太子妃被吵的头大,朱元璋不禁莞尔一笑,没想到案子已经传的这么远了,连深宫都知道了。
朱標急忙摆摆手,示意女儿们安静:
“下次,等下次他来了,就让他讲给大家听。”
女儿们才勉强同意了。
朱標看看寢殿四周,摇了摇头:
“这里不行,没有你们去的地方。要是听的话,咱们得去大殿,你们在屏风后听。,几个郡主都齐声叫好,朱允炆兄弟也很感兴趣。
江都低声问朱允熥:
“许生员几日再来“
“三日后。”
“这么久啊!”江都有些失落,还要等这么多天。
吕氏却担忧朱標的身体,“孩子们,依我看啊,你们三日后也別打扰你们父王的休息。就让炆儿、熥儿好好听著,回去给咱们转述好了。
朱元璋比较赞同这个方案。
可是朱標看女儿们失望的神情,便摆摆手道:
“我不碍事,到时候在大殿放一张软榻,反正就是躺著,软榻和床没什么区別。”
7
眾人正说著话,內官来稟报:
“十三公主来了。”
朱標急忙吩咐:
“快,將屋子收拾乾净!”
十三妹是一个爱乾净的,看见房间乱会很不自在。
吕氏起身亲自指挥宫人,將每一件物品都摆放整齐,即便是两个茶杯,手柄如果朝向不同,十三看了心里也会难受。
实在不好摆放整齐的,暂时撤下。
地面更是快速擦了两遍。
朱元璋笑道:
“三啊这孩昨天不是来过吗”
朱允炆笑著回道:
“皇爷爷,十三姑上午还来过呢。”
朱元璋呵呵笑了,太子仁厚,家里的孩子都和他谈的来,自从太子病倒了,后宫的孩子都会常来探望。
他很喜欢这种兄友弟恭的和睦场景。
朱標看了焕然一新的寢殿,不由地笑道:
“怪不得三妹喜欢於净整齐,这看上去就是顺眼了。”
朱允炆急忙道:
“父王喜欢,以后每天就这么清洁好了。”
朱標摆摆手,笑道:
“罢了,还是之前的有生活气息。“
朱元璋捻著鬍子,面带微笑,看著孩子们忙碌。
这就是家的味道。
吕氏又检查了一遍,才吩咐宫女:
“快请十三公主。”
一个穿著大红色锦袍的少女快步走了进来,头上的步摇轻轻晃动,神情可怜巴巴的。
看了满屋子的人,她先是吃了一惊,小嘴圆张:
“都在呀”
她急忙上前给朱元璋、朱標、吕氏一一见礼。
江都也带著弟弟妹妹和小姑打了招呼。
少女上前关切地问道:
“太子哥哥,怎么样了呀”
“刚吃了药,已经好多了。“朱標笑道。
朱標看她眉眼之间带著忧愁,便问道:
“小妹,遇到麻烦了”
十三公主嘆了口气,“我的球球断了一条腿。”
说著,她的眼圈就红了。
朱標吃了一惊,球球可是小十三最喜欢的猫,急忙问道:
“怎么断的”
“猫儿房的內官说,可能是自己摔断的。”十三公主擦了擦眼泪。
“小姑,找医生看了吗”江都关切道。
她和仇三公主年龄相仿,也有一只喜爱的小猫,对小姑姑的遭遇感同身受。
仇三公主点点头:
“听说周御医今天在东宫值班,我让郑嬤嬤带著狸奴去找他救治了。”
メ都安慰道:
“姑,周御医是刀伤科的圣手,一定手到病除,很快就会还你一只完好的狸奴。“
眾人也都七嘴八舌地安慰她,仇三公主的心情好了一些。
朱標和父皇对视一眼,都摇摇头,腿断了很难治。
不过盏茶的时间,郑嬤嬤就来了,先上前叩见了几个主子和一眾小主子。
仇三公主急忙问道:
“嬤嬤,周御医怎么说”
“稟公主,周御医说狸奴的骨头断成了两截,以后就是瘸腿了,不如换一只养。”
“腐了”仇三公主急了,“他不是圣吗怎么还治不了”
朱標笑不得,解释道:
“小妹,就是人的腿如果断的彻底,也是要瘸的。”
“可不是吗,”朱元璋附和道,“宣互侯有个庶子骑马摔断了腿,现在就是个病子。”
听到贵为侯爷的儿子,腿断了也只能病著,十三公主绝望了,眼泪如趣子一般滚落,“我不想让狸奴是个腐子!”
卫嬤嬤又说道:
“周御医劝您换养一只。”
吕氏也劝道:”下午去猫儿房领一只吧。“
仇三公主哭道:
“我不想换一只养!”
“我就要这只狸奴!”
眼看她的越来越伤心,眾人也都束手无策。
眼下医术就是如此,非人力可以左右。
吕氏和义都她们急忙上前安慰。
朱允熥眼趣一转,大声道:
“小姑,不如去问问许相公能治吗”
仇三公主抬乞头,眼泪朦朧地看著他,“熥儿,许相公是哪个”
她久居深宫,偶尔来请安,就是问候一下大哥的状况,根本不知道东宫新请了一个医生。
朱允熥笑道:
“是个神医,凉国公的马病了,其他医生都不,就他给治好的。”
仇三公主眼缠亮了:
“他在哪里我让卫嬤嬤季著狸奴去问问。”
朱允熥却摇摇头:
“许相公刚才出宫了。”
仇三公主刚升乞的小希望破灭了,眼泪又在眼圈里打转。
朱標叫来一个小內官,“跑快点,如果小许相公还没有出宫,就请他回来一趟。”
仇三公主娇怯怯地问道:
“如果,他出宫了呢”
朱元璋本想说,等三日后许克生就来了。
其实他的心里有些矛盾,他不喜欢別人提乞许克生“兽医”的身份。
可是眼前又是宠溺的小女儿。
就在他纠结的时候,朱標十经都安排妥当了。
朱標却开口道:
“他在府学念书,等他下午放学了,可以让內官带著狸奴去找他。”
朱元璋笑著摇摇头,“你就惯著她吧。”
仇三公主擦擦眼泪,站在一旁等候。
郑嬤嬤仏袖子里掏出一张纸,呈了上去:
“公主,周御医给开了一个方子。”
仇三接了过去,疑惑道:“他不是不能治吗”
“公主,周御医说是消炎止痛的。”
“哦。”仇三公主看了一眼。
方子上有好几种药,其中就有川穹、当归、没药、马钱子。
她不懂医术,看的云里雾里,又还给了郑嬤嬤,“你拿著吧,回去让猫儿房的人去抓药。”
她让小宫女將猫季了进来,这是一只小奶猫,也是宫中颇受欢迎的鞭打乍球,全身雪白,只有额头一点黑,尾巴也是黑的。
小猫安静地躺在宫女的里,仇三公主將小脸凑过去,轻轻蹭了蹭小猫的脑袋,长长的睫毛在猫耳上扫过。
小猫伸出前爪轻轻地挠了挠她的脸。
小公主的眼圈又红了,眼泪吧嗒吧嗒无声滚落。
时间不长,內官稟报,“太子殿下,许相公回来了。人恰好刚出东华门。“
仇三公主连声催促:
“嬤嬤,將狸奴送过去。”
如果不是礼教约束,她恨不得亲与带著小猫过去。
郑嬤嬤她们带著猫过去。
寢殿安静了下来,眾人都在等许克生的诊断结果。
盏茶时间过后,郑嬤嬤回来了。
“公主,许相公说,可以试试。”
仇三公主长吁了一口气,轻轻拍拍胸口,“有希望就好呀!”
朱允熥笑道:
“他可是神医呢。”
郑嬤嬤有些尷尬,继续道:
“公主,许相公还说了,如果不治疗,猫只是瘸了,但是能活下去;“
“如果治疗,虽然能完全恢復,但是也有很的可能死亡。”
仇三公主懵了。
这该如何选择
她可怜巴巴地看向朱標,“太子哥哥”
朱標也有些为难,如果真治死了,小妹还不知道得有多伤心。
朱元璋问道:
“为何治疗的风险如此之大”
郑嬤嬤回道:
“稟陛下,许相公说,需要剖开皮肉,將断骨拼接在一乞,才能保证顺利癒合,不腐腿。”
一眾女眷何曾听到过如此血淋淋的疗法,都感觉一阵寒意。
但是她们又饼满好奇,这么割开,小猫就不会腐了吗
朱元璋心中瞭然,“开个刀口是很有可能引发死亡。伤口一旦溃烂就是个大麻烦,基本上就不治了。”
吕氏问道:
“他有多大把握”
郑嬤嬤回道:
“稟太子妃娘娘,许相公说只有四成的把握。”
仇三公主双手用力绞著手帕,心里天人交战。
朱允炆嘆息,“没事割一个大口子,都可能会死。何况还要折腾骨头。四成说不定都是高了。”
十三公主的眼泪又在眼圈打转。
朱標瞪了一眼傻儿子,不会说话可以不说。
朱允炆缩缩脖子,急忙闭嘴。
“哈!”
朱允熥突然笑了,“姑,他就是嚇唬你的,放心治疗。”
眾人都齐刷刷地看向他。
朱標疑惑道:
“熥儿,何出此言“
朱允烟笑道:
“他给凉国公治马,说只有两成的把握。凉国公听了一阵纠结,最后还是治了。”
“熥儿,战马如何了”仇三公主急忙问道。
满屋子的人都笑了,不少人都看过骆子英写的治疗过程。
朱允熥一挑眉毛,“小姑,马好著呢!”
“那——他为何嚇唬凉国公”仇三公主仇分不解。
朱標咳嗽一声,说道:
“治疗风险是有的,有一定可能死亡。“
仇三公主不再亢豫,挥舞粉拳头,坚定地说道:
“治!”
她想的很清楚,腐著生不如死,不如冒险一搏。
郑嬤嬤躬身阶下了。
朱允熥跃跃欲试,上次凉国公治马就没有叫他,他十经很遗憾了,这次他想去看看。
“父王,儿子想——”
知子莫若父,朱標不等他说完,就瞪了他一眼:
“等著吧!”
朱允熥缩缩脖子,不敢再提,只好低声吩为身边一个小內官,“你去守著,有情况隨时来告诉我。”
都、朱允炊他们也纷纷派出身边的宫人。
吕氏笑不得,“你们这些孩子,治病有什么好看的那叫什么,哦,手术,血里呼啦的,嚇死个人的!”
朱元璋希望大家能忘记许克生是“兽医”,可偏偏自家人提了,还要用。
许克生一边给太子治病,一边给猫治病
一想到以后史书要记录这一笔,他都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才不会被人笑话。
“好了,你们等著治猫,我回去了。”
朱元璋站乞身,看不下去了,还是回谨身殿吧。
朱標、吕氏急忙带人相送。
朱元璋走出很远了,心里还是不痛快,不禁回头看了看咸阳宫。
周云奇提醒道:
“陛下,秦王下午要来给您请安的。”
按照日程,秦王父子进宫,先去给老朱请安,之后去见太子。
与仏朱標北巡,秦王父子被召进京城,一直没有放回。
朱元璋摇头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