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双修」(2 / 2)
“开始吧。”
他意念集中,引导著一缕精纯的灵魂之力,如同轻柔的指尖,触碰了那乳白色的光球。
预想中的能量爆发並未出现,也没有刺目的光华。
那圆球在接触到灵魂之力的瞬间,仿佛冰雪消融,又似水滴归海,悄无声息地渗入他的掌心。
一股温凉的流质之感沿著手臂的经络缓缓向上,流过肩胛,最终沉入心口,抵达灵魂本源的最深处。
一种奇异的“剥离感”悄然浮现。
並不痛苦,反而带著一种清醒的、近乎旁观般的明晰。
他仿佛站在一个至高的视角,“看”著自己的记忆碎片如同书页般翻动,知识体系化作流光闪烁的脉络,力量本源奔腾流淌,技能烙印熠熠生辉,对规则的理解交织成网—..
所有构成“星运”这个独立存在的要素,都在一种难以言喻的伟力作用下,被完美地復刻、剥离,形成一份完全相同的“备份”。
这个过程持续了约莫十分钟,那种灵魂被缓缓拉伸的感觉越来越清晰,直至达到某个临界点啵!
一声轻微得仿佛气泡破裂,却又直接响彻在灵魂深处的声音传来。
紧接著,在他对面,纯白的空间如同水面般荡漾起涟漪。
无数乳白色的光点从虚无中凝聚,飞速勾勒出四肢、躯干、头颅的轮廓。光芒流转,细节填充,色彩渲染—
瞬息之间,一个与星运本体別无二致的存在,静静地站立在了那里。
同样的黑色短髮,同样深邃的眼眸,同样的衣著,甚至连眼神中那抹锐利与探究,以及周身散发出的独特气息,都完全一致。
他,或者说,“另一个星运”,缓缓睁开了眼睛。
四目相对。
一种前所未有的奇妙感受在星运(本体)心中瀰漫开来。
他能清晰地感知到对面那个“自己”的独立存在,能感受到对方体內与自己同源同质、如臂指使的力量在缓缓流淌。
更玄妙的是,他们的思维完全同步,记忆毫无延迟地共享,任何一个念头升起,都会在另一个意识中得到瞬间的呼应和理解。
没有主次之分,没有操控与被操控,他们就像同一个意识核心天然驾驭著的两具完美身躯。
星运仅仅是心念一动:“感觉如何”
几乎在同一剎那,对面的“镜像我”嘴角便勾勒出与他本体如出一辙的弧度,一个清晰的想法反馈回来。
“奇妙。像是单核处理器瞬间升级成了双核,还共享著所有缓存和运算能力。“
这种感觉,远非那些需要分心操控的分身或有独立思维的召唤物可比。
“镜像我”,就是他自己,拥有独立行动力,却保持著绝对同步的思维和完全统一的意志。”时间宝贵,我们各自行动。“
“明白。”
无需更多交流,共识已然达成。
星运先是缓缓闭上双眼,將心神沉入体內,仔细体会著这种“一分为二”却又“二位一体”的玄妙状態。
接著他盘膝坐好,双手在身前结出一个奇异的手印,意识缓缓沉入灵魂深处。
他没有选择去研习那些复杂晦涩的空间攻击或防御技能,而是决定回归本质,去理解、去感受“空间”本身。
意念微动,他面前纯白的虚空之中,一缕比髮丝还要纤细的银色丝线无声无息地浮现。
它並非静止,而是在微微扭动、蜿蜒,像是一条拥有生命的微小银蛇,又像是一段拥有了实体的、不规则的心电图。
这是空间结构在最微观层面的具现化,是构成稳定空间的“基础弦”。
星运感应空间之力的同时,从“镜像我”那边同步传来的,却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感悟。
“镜像我”正沉浸在对【时之沙砾】的吸收当中。
他感受到的,是“流逝”,是“变化”,是万物从有序走向无序的必然过程。
沙砾在他掌心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暗淡、碎裂,最终化为普通的尘埃,整个过程被加速了千百倍。
他体会著那种“此刻”不断成为“过往”的不可逆,感受著“未来”如何一步步坍缩为“现在”。
时间与空间,两种构成世界最基本、也最强大的维度力量,其感悟通过灵魂的连接,在星运的意识深处交织、碰撞。
一种奇妙的共鸣开始產生。
当星运试图稳定那缕空间丝线,却因其內部蕴含的某种“潜在的不稳定性”而屡次失败时,来自“镜像我”的、关於“时间流向稳定物质结构”的感悟悄然流入。
他福至心灵,不再试图用蛮力去“固定”空间丝线,而是引导自身的力量,模擬出一种近似“时间凝滯”的效应,作用於丝线周围微小的区域。
果然,那原本躁动不安的银色丝线,颤抖的幅度明显减小,变得温顺了许多。
反过来,当“镜像我”在感悟时间加速对物质的影响,困惑於为何不同物质在相同时间流速下衰变速度不同时,星运对“物质內部空间结构稳定性”的理解也同步传递过去。
“镜像我”立刻意识到,时间的侵蚀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於物质本身空间结构的紧密与稳固程度。
他们就像两个分別从山脚不同方向向上攀登的旅人,通过无形的纽带,共享著彼此看到的风景和遇到的障碍,互相指引,互相印证。
这种双线並进,互相印证,互相促进的修炼方式,其效率远超单独苦修。
不仅节省了时间,更重要的是,对“时间”与“空间”这两种伟力的理解,因为有了彼此的参照而变得更加深刻和立体。
不知过去了多久,星运缓缓抬起手,指尖在虚空中轻轻一划。
一道细微的、几乎看不见的黑色裂痕一闪而逝,伴隨著极其微弱的空间吸力,但同时,周围还伴隨著更为奇异的波动。
这,是时间的力量。
此乃,时空融合之力。
“真是,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