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晋阳余烬(1 / 2)
晨雾如纱,笼罩着太原盆地。
张合勒住战马,立于一处矮丘之上,冰冷的甲胄上凝结着细密的露水。他身后,来自冀州的援军队伍沉默地停下,旌旗在微湿的空气中低垂。从这里,已经能望见晋阳城那模糊而庞大的轮廓,以及城头之上,那面刺眼的、迎风微微舒卷的吕字大旗。
一名斥候队长气喘吁吁地奔至马前,单膝跪地,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惊惶:“将军!晋阳…晋阳城头已换吕字旗!昨日午後,吕布亲率陷阵营先登破城,守城将士…或死或降!”
尽管早有预感,但确切的消息传来时,张合握着缰绳的手还是猛地一紧。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面沉如水,目光死死钉在远方那座沦陷的州治大城上,没有立刻说话。
太快了。从接到吕布奇袭西河的消息,到他奉命驰援,再到此刻兵临城下,这才过去多少时日?晋阳,这座并州的核心,城墙高厚,粮草充足,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易主?吕布用兵,竟犀利至此?
“详细说。”张合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冷硬,驱散了斥候语气中的慌乱。“城内情况如何?吕布军动向?我军溃兵何在?”
斥候定了定神,语速加快:“回将军,城内情况不明,但破城时似有混乱,如今四门紧闭,戒备森严。吕布军破城後并未大肆追击,似在全力稳固城防。我军溃兵…溃兵零星逃出,所言混乱,有说夏昭、邓升二位将军力战殉城,有说……有说他们已降了吕布。”
张合眼神一凛。夏昭、邓升是高干留下的守将,他们的结局关乎军心士气。他略一沉吟,不再追问此事,转而问道:“吕布麾下都有哪些旗帜?张辽、高顺可在?”
“除吕字大旗外,确见‘张’、‘高’等将旗,尤其那‘高’字旗,据说破城时便在先登队伍之中,悍勇无匹。”斥候答道。
高顺的陷阵营。张合心中默念这个名字。河北与吕布打交道不多,但陷阵营的威名,他亦有耳闻。如今亲见其破城之速,方知盛名之下无虚士。
“再探!重点探查晋阳周边二十里,尤其是通往兹氏、壶关方向,是否有吕布军伏兵或活动迹象。查明溃兵主要流向,收拢他们,带来见我。”张合下令,语气不容置疑。
“诺!”斥候领命,匆匆退去。
张合拨转马头,面向麾下几名副将。众人脸上皆是一片凝重,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惧意。晋阳失守,意味着并州门户洞开,吕布的兵锋可以直接威胁到冀州的西侧。
“将军,我们是否立刻进军,趁吕布立足未稳,夺回晋阳?”一名年轻气盛的副将忍不住请战。
张合冷冷扫了他一眼,目光如刀:“立足未稳?你看到城头旗帜了吗?看到城上守军的秩序了吗?吕布非是庸才,贾文和更善谋划。他们既能速克此城,岂会不防我军反扑?此刻贸然进攻,若中埋伏,或顿兵坚城之下,损兵折将,谁人能担此责?”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既是对那副将,也是对全军宣告:“传令下去,全军后撤十里,于榆次县境内择险要处立营。多设鹿角,深挖壕沟,没有我的将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战!”
命令下达,部队开始有序后撤。张合驻马原地,最后望了一眼晋阳城。他并非怯战,而是深知此刻局势。吕布新胜,士气如虹,麾下皆是能征惯战之精锐。自己麾下虽也是河北精兵,但劳师远来,敌军虚实未明,主将(高干)又远在壶关,盲目进攻绝非良策。
他的任务,首先是稳住阵脚。并州已失大半,绝不能让吕布的兵锋趁势杀入冀州。
在榆次立营的过程迅速而高效,张合亲自巡视,对营垒的布局、哨卡的位置一一过问,要求极为严格。直到傍晚,营盘初具规模,辕门紧闭,巡逻队往来不绝,一派森严气象。
期间,陆续有从晋阳逃出的溃兵被收拢至大营。从他们七嘴八舌、惊魂未定的描述中,张合逐渐拼凑出晋阳陷落那日的惨烈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