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名义:让你整改,你气疯达康书记 > 第470章 活神仙再显灵!他用一本旧档案,点石成金!

第470章 活神仙再显灵!他用一本旧档案,点石成金!(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历史档案里。

他翻阅着一份份农业生产报告,水利工程图纸,人口变迁记录……

一张张泛黄的纸,在他眼里,变成了一串串跳动的数据流。

粮食亩产常年低于全省平均值。

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旱涝频发。

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老龄化严重。

……

一个个指向“贫穷”的结论,在他的脑海里自动生成。

但这还不够。

这些,都是结果,不是原因。

他继续往下挖。

直到第七天。

他翻到了一份落款日期为1983年的,《清河县南部山区煤炭资源勘探报告》。

这是一份非常厚的报告。

里面详细记录了当时为了寻找煤矿,地质队打下的每一个勘探钻孔的数据。

报告的结论,是令人沮丧的。

——煤层薄,品质差,无工业开采价值。

这大概就是清河县,没能赶上八十年代那一波“黑金”浪潮的原因。

刘光明叹了口气,正准备把这份报告归档。

手指无意间,翻到了报告的最后一页。

那是一份《附录》。

通常,附录里的内容,都是一些不太重要的补充说明。

他本来想直接跳过。

但他的职业本能,让他停了下来。

——作为一个“勘误者”,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字符。

他逐字逐句地读了下去。

附录里,记录了钻孔中发现的一些伴生矿物的简单描述。

黄铁矿……石英……

都是些很常见的东西。

直到他看到最后一行字。

“七号钻孔,深度135米处,发现大量伴生白色黏土状物质,质地细腻,手感滑腻,成分不明,因当时技术条件所限,未能进行光谱分析。初步判断为一种稀有高岭土。”

稀有……黏土?

刘光明的心,毫无征兆地,跳了一下。

他立刻翻回到报告正文,找到七号钻孔的位置图和坐标。

那是一个位于县城最南端,鸟不拉屎的荒山沟。

刘光明看着那个坐标,又看了看附录里那句“成分不明”。

一个档案管理员的偏执,在他心里,疯狂滋长。

“成分不明”,就等于“勘误未完成”。

这不行。

这绝对不行!

他合上报告,走出档案库,立刻拨通了办公室主任的电话。

“马上备车,去省城。”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不容置疑的急切。

……

半个月后。

几辆挂着省政府牌照的越野车,悄无声息地驶入了清河县。

车上下来一群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人。

为首的,是东粤省地质矿产研究院的院长,国内最顶级的地质学权威,陈院士。

他们没有惊动县里的任何人。

在刘光明的带领下,直奔那片荒山。

根据报告里的坐标,他们很快找到了那个已经被荒草掩盖的,废弃的七号钻孔。

专业的勘探设备被架设起来。

岩芯样本,被小心翼翼地取出,封存。

现场,搭建起了临时的化验帐篷。

刘光明站在一旁,紧张得手心全是汗。

他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对是错。

也许,那真的只是一些普通的高岭土。

他只是为了一个“成分不明”,就把省里最顶级的专家组叫了过来。

这要是传出去,他这个“书呆子”的名声,怕是要变成“疯子”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化验帐篷里,偶尔传来压抑的惊呼声。

陈院士一次又一次地进出帐篷,脸上的表情,从凝重,到震惊,最后,变成了一种狂喜。

直到傍晚。

陈院士拿着一份刚刚打印出来,还带着温度的化验报告,走到了刘光明的面前。

他的手,在抖。

他的声音,也在抖。

“小……小刘同志……”

陈院士激动得,连“书记”两个字都忘了说。

他一把抓住刘光明的手,像抓住了一块稀世珍宝。

“你……你不是为清河县立功!”

“你是为国家!为民族!立下了天大的功劳啊!”

刘光明懵了。

“陈……陈院士,那……那到底是什么?”

陈院士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的力气,才吐出了那几个字。

“那不是黏土!”

“那是一座世界级的,超大规模,高品位离子型……稀土矿!”

“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陈院士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这里面的铽、镝、铕的储量,足以改变世界稀土资源的战略格局!”

“清河县……这个穷了几十年的地方……”

“它脚下踩着的,不是荒山。”

“是一座,用钱,都无法估量的……金山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