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顺流奇袭(2 / 2)
沉吟良久,曹操命人召集麾下核心将领与谋士,将徐晃书信的内容告知众人,然后环视帐内,沉声问道:
“诸位,虎贲中郎将徐公明来信,转达了荡寇校尉关羽此议。以百余人孤舟深入敌后,行此险着,诸公以为,我军当如何应对?又该如何看待这位关云长将军?”
此言一出,帐内顿时响起一片低声议论。多数将领,尤其是与关羽素无交情者,如乐进、于禁、曹洪等,皆面露疑虑甚至不以为然之色。
乐进率先开口,语气直接:“主公!关羽此计,未免太过行险!百余人乘舟,沿大河而下,一旦被袁绍水军哨探发现,或是遭遇风浪,便是全军覆没之局!”
“此非勇猛,实乃莽撞!末将以为,不可将破敌希望寄托于此等渺茫之事上!”
于禁也附和道:“文谦所言极是。颜良、文丑乃河北名将,麾下精兵数万,营垒森严,岂是百余人所能撼动?”
“关羽若败,非但自身难保,更恐打草惊蛇,使袁绍加强戒备,于我大军正面进攻更为不利。”
曹仁作为军中柱石,思虑更为周全,他虽也对关羽的计划感到担忧,但更顾及大局和朝廷体面,出列缓言道:
“主公,诸位将军所虑,不无道理。然,关羽校尉毕竟是奉陛下明诏前来助战,其人身负皇命,若因我军配合不力乃至坐视其孤军涉险而遭不测,恐伤陛下圣心,亦损我军与前将军的和气。”
“依末将之见,纵使其计划冒险,我军亦当有所策应,至少……需保其有撤回之路径。”
这时,张辽霍然起身,声音洪亮:
“使君!末将曾在吕布麾下,与关羽有过数面之缘,亦有袍泽之谊,亦闻其勇武忠义之名!其人身手,绝非凡俗!昔日在河东,贼军中斩将夺旗如探囊取物!”
“此等胆略,非常人可及!他既敢行此奇计,必有几分把握!末将以为,当全力配合!若能成事,则颜良、文丑可期一鼓而擒,兖州之围立解!”
张绣身为镇南将军,地位尊崇,且此行本就带有奉旨助战的性质,他也表态支持:
“陛下既遣关校尉前来,必有深意。徐晃将军亦来信说明,可见此策乃河东、朝廷共识。我军若迟疑不决,恐负圣望。绣以为,当依计行事,给予关校尉最大支持!”
帐内意见分明,反对者忧其风险,支持者信其勇略、更重朝廷旨意。
曹操静听众人争论,心中飞速权衡。此计虽险,但正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若真能成功,收益极大。
更重要的是,天子刘协对此事显然是知情甚至支持的,若自己拒不配合,不仅可能错失战机,更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
思及此处,曹操心中已有决断。他抬手止住众人的议论,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曹仁和张辽身上,决然道:
“诸公之言,皆有道理。然用兵之道,贵在奇正相合!关羽校尉甘冒奇险,为国效命,其志可嘉!我兖州大军,岂能坐视?若因其行险便畏缩不前,岂是破敌之道?”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延津和白马两处:“便依徐将军信中之意与文远之请!我军当全力策应!夏侯渊、曹仁听令!”
“末将在!”夏侯渊、曹仁出列。
“命你二人,率精兵一万,大张旗鼓,多备旌旗鼓角,做出强攻延津之势!务必吸引颜良主力注意,迫其分兵来援!”
“诺!”
“二位张将军!”
“使君请下令!”张辽、张绣慨然应诺。
“命你二人,尽率本部所有骑兵,偃旗息鼓,至白马渡口附近隐蔽待机!一旦察觉关羽校尉奇兵已至,或袁军阵脚有乱,立即率铁骑突入敌阵,接应关校尉,并寻机直取颜良、文丑中军!”
“末将得令!”张辽、张绣声音中充满战意。
“其余诸将,各守营垒,加强戒备,随时准备接应各路兵马!”
“诺!”众将齐声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