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拔出萝卜带出泥,很正常(1 / 2)
冯逸晨被带走的那一天,宁光县的天,蓝得有些不真实。
风停了。
钱三江对着天空轻声说出的那句话,飘散在空气里,只有他自己听得见。
但在县委大院的每一个人心里,一场十二级的飓风,才刚刚登陆。
走廊里,办公室里,那些平日里走路都带着风的干部们,此刻一个个都像是被霜打了的茄子,蔫头耷脑地缩在自己的位置上。
没人敢大声说话,更没人敢随意走动,连咳嗽都要用手捂着,生怕惊扰了这片诡异的宁静。
窗外,那些挂着省城牌照的车辆,静静地停着,像是一群沉默的钢铁哨兵,看守着这座一夜之间天翻地覆的权-力中心。
省纪委的人,行动高效得令人胆寒,他们手里拿着一份长长的名单,按图索骥,一个接一个地敲开办公室的门。
“张局长,麻烦你跟我们走一趟。”
“刘主任,你的问题,组织上需要你说明一下。”
每一次敲门声,都像是一记重锤,砸在所有人的心口上。
每一次有人被带走,那扇关上的门,就好像隔开了一个世界。
被带走的人,大多面如死灰,有的腿软得走不动路,需要两个人架着。
留下的人,则在门后长出一口气,随即又陷入更深的恐惧,不知道下一扇被敲响的,会不会是自己的门。
这就是一场大扫除,一场不留死角的清洗。
冯逸晨和白书恒在宁光县经营了十几年,他们的根须,早已盘根错错节地扎进了这座小城的每一个角落。
如今,这棵大树被连根拔起,附着其上的藤蔓和寄生植物,自然也无一幸免。
钱三江的办公室,成了风暴的中心,却也是最安静的地方。
他没有回自己的办公室,而是直接占用了冯逸晨的。
原来的主人留下的昂贵茶具和摆设,被他看也没看,就让秘书一股脑地收进了储藏室。
他坐在那张宽大的办公桌后,桌上摊开的,不是什么文件,而是一份宁光县的地图。
省纪委的王书记推门进来的时候,钱三江正在地图上用红笔勾画着什么。
“三江同志,初步审讯结果出来了。”王书记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他将一份文件放在桌上,“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
冯逸晨和白书恒,这两个人,简直是把宁光县当成了自己的私人金库。
挪用扶贫款、倒卖国家指标、插手工程项目……触目惊心啊!”
钱三江拿起那份文件,一页一页地翻看。
他的手指很稳,但微微泛白的指节,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文件里记录的每一笔款项,每一个项目,都像是一把刀,在剐着宁光县百姓的血肉。
“白书恒的心理防线已经彻底崩溃了,”王书记继续说,“他交代了一个关键信息。
当年为了把他从关系。
这笔钱的来源,是截留了三年前拨给南部山区几个贫困村的修路专款。”
钱三江翻动文件的手停住了。
南部山区,他去过。
那里的路,烂得连拖拉机都进不去。
孩子们上学,要翻两座山,走五个多小时。
他曾经向县里申请过几次修路款,每一次,冯逸晨都以财政紧张为由驳回。
原来,那些能改变孩子们命运的钱,成了他们官官相护的垫脚石。
“王八蛋!”钱三江低吼一声,一拳砸在桌上,桌上的茶杯跳了一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王书记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激动,三江同志。
现在不是生气的时候。
烂摊子,要靠你来收拾。
省委的意思是,快刀斩乱麻,绝不姑息,但也要稳住宁光县的局面,不能因此影响了生产和发展。
担子,很重啊。”
钱三江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再睁开时,眼里的怒火已经转化为一片沉凝的坚冰。
“我明白。”
送走了王书记,钱三江在办公室里站了很久。
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那些惴惴不安的下属们,心里没有一丝报复的快感,只有沉甸甸的责任。
他知道,从今天起,这个县,该完全姓钱了。
但这个“姓”,不是权力的姓,而是责任的姓。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县人民医院的号码。
“喂,请帮我转一下特护病房,找孙志勇。”
电话很快被接起,传来一个虚弱但倔强的声音。
“喂……谁啊?”
“老孙,是我。”钱三江的声音,不自觉地放柔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