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守岁啦(2)(2 / 2)
那些道士常年与金石矿物、水火交融打交道,于物质变化一道,未必没有独到的经验和天赋。
而那些小道士都是穷苦百姓子弟,跟在师傅身边伺候多年,经验和胆子比普通百姓大一点,可以吸纳。
还有那些散落民间,有着奇思妙想却不为世人所容的能人异士,或是痴迷于机关巧器,被家人邻里视为不务正业的怪才。
此外那些动手能力极强的工匠,精通算数、善于经营的掌柜、商人、账房先生也都是他想要吸纳进工学院的第一批学员。
他们有实践经验,缺的是理论和更开阔的眼界。
而这些,他李洵都有!
至于那些只想混个名头,投机取巧的纨绔子弟。
李洵也早有对策。
直接实行相应学科的入学考试制度,设立门槛,用真才实学刷掉那些滥竽充数之辈。
写到这里,李洵的笔尖顿了顿。
光让人进来学习还不够,谁家里不指望顶梁柱养家糊口?
空谈理想留不住人。
他思忖片刻,继续写道。
学制暂定两年。
学成之后,学院负责安排差事,进入朝廷相关的工坊、项目,并发放月钱。
对于其中能力出众,贡献卓着者,可由学院出面,或者是自己这位亲王上书皇帝,为其谋求官身。
品级定在九品至七品之间,不可过高,以免触动文官集团敏感的神经。
而那些文官压根不在乎区区九品芝麻官,利益跟他们不冲突,又没纳入科举,对他们来说相当于野鸡大学,不提一提,羞与为伍。
然而即便是最低的九品官身,对于寻常百姓乃至许多不得志的读书人而言,也是鲤鱼跃龙门。
是阶级的跃升!
有了这等实实在在的好处,何愁没有人才涌来?
对于毫无基础但求知若渴者,设立初级班,从头教起。
对于已有基础或在特定领域展现出天赋者,则直接编入精英班,采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边学边干。
学科初步划分为:农学、军学、工学、建筑学等。
比如,改良水车、推广新式农具、研究复合肥料可归入农学。
研究改良火器,譬如西洋目前主流还是前装滑膛火绳枪,工学院完全可以从材料、工艺、设计上着手,研制更先进的后装线膛击发枪。
便是一步领先,将来就是步步领先,这便属于军学范畴……
脑海中的想法如同泉涌,纷至沓来。
李洵只觉得手腕都有些发酸,他奋笔疾书,试图将这些跨越时代的构想尽可能详尽地记录下来。
这不仅仅是为了应付皇帝的差事。
也有他内心深处作为华夏男儿的某种激动。
不知过了多久。
李洵再次摸出西洋怀表。
时针已然指向了亥时六刻,约晚上十点半。
“罢了,罗马非一日建成。”李洵自语一句,搁下了笔。
他将写满计划的纸张仔细叠好,放入一个上了锁的木匣中。
然后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揉了揉发酸的手腕,方才起身。
推开书房的门。
李洵看向后宅的方向。
“要劳逸结合。”
姑娘们银铃般的笑语声扑面而来,李洵脸上也不自觉地浮起笑意。
他整了整衣袍,迈步朝着后宅那灯火最盛,笑语最喧的地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