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吴宫夜宴展雄才,诗成惊世耀江东(1 / 2)
孙尚香箭试荀衍的小插曲,非但没有影响盟约,反而像一阵疾风,吹散了江东高层心中最后一丝犹疑与轻视,对这位年轻宸王的实力与气度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
次日,吴侯孙策于新建的吴宫大殿设下盛大夜宴,既是接风洗尘,亦是联盟仪式前的预热,更有借此机会,让江东才俊一睹宸王风采,乃至掂量其文治功底之意。
是夜,吴宫张灯结彩,亮如白昼。大殿之内,觥筹交错,丝竹悦耳。
孙策居主位,左侧是以荀衍为首的宸王一行,右侧则是江东文武翘楚,济济一堂。
文臣席上,周瑜坐于首位,一身月白长衫,姿容俊美,风度翩翩,虽面带微笑,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却隐含着审视与智者的光芒。
其下便是鲁肃,面容敦厚,眼神沉稳睿智;
再往下则是顾雍、步骘、严峻等江东名士,皆气度不凡,目光炯炯。
武将席则以黄盖、程普、韩当等三代老臣为首,虽发须皆白,但气血依旧旺盛,眼神锐利如鹰,显然修为不俗。
他们虽对荀衍的武力已有耳闻,但对其人其政,仍抱有观望态度。
酒过三巡,气氛看似融洽,实则暗流涌动。
首先发难的乃是文臣席中的严峻。
他素有辩才,起身举杯,向荀衍一礼,道:
“久闻宸王殿下不仅武功盖世,更兼文采风流,乃颍川荀氏嫡传,家学渊源。在下有一惑,不知当讲不当讲?”
荀衍放下酒杯,神色平和:
“严先生但讲无妨。”
“殿下倡言‘人道’,欲抚万民,讨不臣。然今天下纷乱,诸侯并起,殿下以何确保,他日一统,不会重蹈前汉覆辙,世家豪强依旧兼并,黎民百姓依旧困苦?殿下所谓‘人道’,与古之‘王道’,区别何在?莫非只是换汤不换药?”
严峻问题犀利,直指核心,这也是许多江东士族心中的疑虑。
他们投靠孙氏,亦有保全家族利益之考量,若荀衍的“人道”是要动他们的根基,那这联盟便需再斟酌。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荀衍身上。
荀衍微微一笑,并未直接回答,反而看向周瑜:
“公瑾以为,王道为何?”
周瑜优雅举杯,从容应对:
“王道荡荡,顺天应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使民以时,教化万方。”
回答中规中矩,却也将皮球踢了回来。
荀衍颔首,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清朗,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严先生之问,切中要害。孤所谓‘人道’,非是摒弃王道之‘顺天应人’,‘教化万方’。然,其核心有别!”
他站起身,虽未运功,但那股统御八荒的皇道气息自然弥漫,让众人心神不由一紧。
“古之王者,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然多少帝王真能践行?其王道,更多在于维系一家一姓之江山,在于平衡世家豪强之利益!百姓,往往只是税赋、兵源之符号!”
“而孤之‘人道’!”
他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洪钟大吕,震彻殿宇,
“核心在于——‘人’本身!在于天下每一个耕者有其田,织者有其衣,学者有其馆,老者有所养,幼者有所教!在于打破门第之见,使寒门子弟亦有晋身之阶!在于以律法界定权责,而非以出身决定贵贱!”
“孤要建立的,非是一家一姓之王朝,而是一个人人皆可奋力向前,凭才德功绩获取地位,而非血脉门第的——人道盛世!”
“此道,或许会触犯诸多既得利益,或许前路荆棘遍布!但,此乃孤之道,亦是孤对天下苍生之承诺!顺之者昌,逆之者……便如北疆冥祸,孤亦要将其荡平!”
一番话语,石破天惊!
不仅回答了严峻的问题,更是直接抛出了自己的政治纲领,其气魄之宏大,目标之深远,让在场所有江东文武,包括孙策、周瑜在内,都感到心神剧震!
这已超越了寻常争霸天下的范畴,而是要重塑整个天下的秩序!
顾雍忍不住起身追问:
“殿下雄心,令人钦佩。然则,如何实现?世家力量盘根错节,千年积弊,岂是易与?”
“破而后立!”
荀衍回答得斩钉截铁,
“以新政徐徐图之,以律法严格约束,以军威扫荡顽抗!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若因惧怕阻力便畏缩不前,又何谈开创盛世?”
步骘亦提出关于经济、教化等具体问题,荀衍皆对答如流,引经据典却又见解独到,结合其正在推行的新政,勾勒出一幅清晰而宏大的蓝图。
他并非空谈,而是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与超越时代的眼光,每每发言,都直指问题本质,令江东众文臣时而沉思,时而恍然,时而惊叹。
周瑜默默听着,手中的酒杯久久未动。
他自负才学,放眼天下,能入他眼者寥寥。
但此刻,荀衍展现出的不仅仅是雄才大略,更是一种迥异于当世任何诸侯的、近乎理想主义却又步步为营的可怕意志与智慧。
他心中那份因孙策而生的争雄之心,在荀衍这煌煌“人道”大势面前,竟隐隐生出了一丝无力与……向往?
文臣之间的言语交锋,荀衍以一己之力,应对江东群英,非但未落下风,反而以其宏大的格局与精辟的见解,牢牢掌控了话语权,令江东文士们心折不已。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旁观的黄盖,忽然洪声开口,带着武将的直爽:
“宸王殿下雄辩,老夫佩服!不过,光说不练假把式!殿下文治武功皆令人惊叹,不知可否即兴赋诗一首,让我等粗人,也领略一番殿下之文采,为我江东与殿下之盟约,添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