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双海之梦(2 / 2)
在新常山港口,甘晟麾下的船厂成为了日夜不息的繁忙景象。工匠们挥汗如雨,对现有的舰船进行着细致入微的改造,以适应即将到来的远航挑战。
他们加固船体,改进帆具,确保每一艘船都能在汹涌的海浪中稳如磐石。与此同时,新的造船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他们设计并建造了一批更加坚固、更适合探索未知海域的战舰。
这些新舰船拥有更加流线型的船体,更强大的火力,以及更高效的航海设备,预示着明汉王国的海上力量即将迎来一次质的飞跃。
水手们也不甘落后,他们在经验丰富的老船长的带领下,进行着艰苦的训练。他们学习如何在狂风巨浪中保持航向,如何在迷雾中辨认方向,甚至如何在浮冰遍布的海域中寻找航道。
这些训练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实际操作的演练,他们模拟各种极端天气和海况,以确保在真正的远航中能够应对自如。
在内陆,史柱麾下的工兵和归附的土着劳力,开始了向西方群山的艰难进军。他们肩扛手提,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条连接内陆盆地与西海岸的交通线雏形,开始在勘探者的脚步和民夫的汗水中缓慢延伸。
他们用火药和铁锤开辟山路,用木材和绳索架设桥梁,每前进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和汗水。
尽管环境恶劣,但他们的决心和毅力从未动摇,因为他们知道,这条交通线的建成将极大地促进内陆与海洋的贸易往来,为明汉王国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
而在广袤的野牛原上,徐越和蒋琬推行的汉化政策也在加速进行。更多的汉人移民被有组织地迁移至此,他们携家带口,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和对未来的希望。
这些移民在野牛原上建立了新的村寨,开垦了肥沃的农田。尽管很多地方仍以畜牧业为主,但随着汉人的到来,农业技术的引入和改进,这片土地正在逐渐改变它的面貌。
农田里,稻谷飘香,蔬菜瓜果琳琅满目,昔日的荒野正在变成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汉化政策不仅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速了野牛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归附的部落子弟被鼓励(有时是强制)进入新设立的“蒙学”学习汉语汉文。汉人的服饰、礼仪、节日,开始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草原的传统风貌。
与此同时,针对西海岸部落的贸易和文化渗透也进一步加强。夏侯兰因其探索之功和对新环境的熟悉,被任命为首任“抚西使”,常驻于新建的“望海堡”,负责与沿海部落的联系。
他带去的不再仅仅是盐铁,还有种子、农具以及邀请,邀请部落首领访问新常山,亲身体验汉文明的繁华与强大。
“双海之梦”如同一面旗帜,凝聚着人心,指引着方向。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目标,更代表着明汉王国从沿海殖民政权,向一个真正横跨大陆、拥有战略纵深的强大王国的蜕变。
赵广时常站在王府的高处,眺望西方。他的目光似乎已经越过了重重山峦,看到了那片碧蓝的西海,看到了汉家的旗帜在东西两岸同时飘扬的那一天。
他知道,这条路充满艰难险阻,冰海的严寒,南部航线的漫长,内陆交通的艰险,以及未知部落的敌意,都是巨大的挑战。
但帝国的命运之轮既已启动,便无退路可言。开拓的精神,已经融入这新生王国的血脉。
双海之梦,必将驱动着明汉王国,在这片名为明洲的新土上,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