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西岸烽烟(2 / 2)
然而,他严重低估了西海岸部落的彪悍与团结。特里吉特人并非软弱之辈,他们对汉军的报复行动并不感到畏惧。
他们利用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深刻了解,巧妙地在汉军行进的途中设下埋伏。他们熟悉每一片密林,每一条河流,每一个山丘,这让他们在对抗汉军时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特里吉特人从茂密的森林中射出密集的箭矢和投矛,如同暴雨般倾泻在汉军的队伍中。他们利用绳索和陷阱,巧妙地迟滞了汉军的前进速度,使得汉军在行进中不得不小心翼翼,步步为营。
更有甚者,特里吉特人派出勇敢的战士,从河中驾驭着独木舟,如同幽灵般突然出现,发起猛烈的突袭。汉军虽然奋力反击,杀伤了不少土着战士,但自身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伤亡人数达到了百余人。
最终,在这场艰苦的战斗中,汉军被迫退回临西城,承认了对手的强大。
这两次受挫让临西城的汉军深刻意识到,西海岸的对手绝非易与之辈。特里吉特人不仅勇猛善战,更拥有独特的丛林和水上作战技巧。
他们对这片土地的了解,如同对自己手掌的纹路一样清晰。他们能够在茂密的森林中悄无声息地移动,能够在湍急的河流中如鱼得水般驾驭独木舟。每一次伏击都经过精心策划,每一次撤退都井然有序。
汉军开始明白,要想在这片土地上取得胜利,他们必须更加谨慎,更加了解这片土地,以及更加尊重他们的对手。
紧急军报通过最快的船只,送往新常山。
“……西海岸土人,性彪悍,擅林战、水战,据险而守,兼有毒矢之利。临西城兵力单薄,恐难独自肃清周边。恳请都督增派援兵,并调拨熟悉山林作战之部队……”
赵广接到军报,召集重臣商议。
“西海岸乃贯通双海之关键,不容有失!”史柱态度坚决,“末将愿亲率本部精锐,并抽调‘风语者’及归附之野牛部落善战者,组成一支擅长山地林战的混合部队,前往增援,务必扫平顽抗之敌!”
甘晟则从海上考虑:“都督,可命吕通率部分新型‘开拓级’战舰,搭载陆战兵卒,沿海岸北上支援临西城。舰炮(指大型床弩和投石机)可提供火力支援,并可切断沿海部落通过海路相互联系的可能。”
成公英沉吟道:“军事打击固然必要,然西海岸部落林立,关系错综复杂。若一味强攻,恐使其联合抗我,反陷我军于被动。是否可再尝试分化?据报,并非所有部落都与那特里吉特人交好。”
赵广综合各方意见,决断道:“便依史柱将军所言,组建山地混合兵团,由你亲自统领,即日出发,驰援临西城。甘晟将军,命吕通舰队配合行动,控制沿海。”
“然,军师之言亦不可忘。史柱将军抵达后,当军事压力与外交分化并举。查明与特里吉特人有隙之部落,许以贸易之利,孤立首恶。我要的,不是一个被打烂的西海岸,而是一个臣服且能为我所用的西海岸!”
帝国的意志再次化为行动。史柱率领着由汉军精锐、山林猎手和草原骑兵组成的混合兵团,乘坐加强过的“铁牛”船队,沿内河转海运,浩浩荡荡开赴西海岸。吕通的舰队也扬帆北上。
西海岸的烽烟,预示着明汉王国在实现“双海之梦”的道路上,将面临与东部征服截然不同的、更加复杂和血腥的挑战。
这片遍布巨木、河流与部落的土地,将成为检验王国军政能力的又一块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