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幕后调查:金源与背景(1 / 2)
“和平之声”如同瘟疫般在地球的阴影中扩散,其“理性”、“人道”的温情面纱,迷惑了相当一部分被战争疲惫压垮的民众。然而,在联盟安全总部那位于地下数百米、被层层阵法与科技屏障保护的指挥中心内,冰冷的逻辑和数据正在无情地撕扯着这层面纱。
负责内部安全事务的“盾牌”部门负责人,是一位名叫李肃的前顶级刑警,如今已是金丹后期的修士。他面容冷峻,眼神锐利如鹰,此刻正站在巨大的全息星图前,但星图显示的并非星空战场,而是错综复杂的地球内部数据流网络图。无数光点代表着通讯节点,线条代表着资金、信息和人员的流动。
“查到了。”一个穿着白色研究服、负责数据追踪的技术官员快步走来,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兴奋,“虽然他们用了超过十七层加密和跳板,资金流最终汇入了‘奥西里斯基金会’在开曼星系的匿名账户。”
“奥西里斯基金会?”李肃眉头紧锁,这个名字他并不陌生。那是旧时代就已存在、以神秘和能量巨大着称的超级财团,触角曾遍及能源、军工、生物科技等命脉行业。地球联盟成立后,这些超级财团的权力被极大削弱,其核心资产被收归联盟或置于严格监管之下,但显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不止如此,”技术官手指在全息图上划动,调出另一组数据,“我们交叉比对了‘和平之声’七位已知核心发言人的行程、通讯记录和社交网络,发现他们中的五人,在过去六个月里,都与一个名为‘复兴俱乐部’的私人沙龙有过秘密接触。”
全息图上,几个光点与“复兴俱乐部”的位置连线亮起,格外刺眼。
“复兴俱乐部……”李肃眼中寒光一闪。那是旧时代顶级政客、金融寡头和学术界泰斗组成的隐秘圈子,名义上是探讨“人类未来”,实则是失势精英们缅怀过去、交换利益、暗中串联的温床。联盟成立后,这个俱乐部转入地下,但活动从未停止。
“资金来自被打击的旧财团,人员与失意政客圈子关联……”李肃喃喃自语,心中的拼图正在一块块拼凑起来。这绝不是什么单纯的“反战民意”,而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有深厚背景的政治行动!其目的,恐怕不仅仅是“和平”那么简单。
“盾牌”部门的行动效率极高。在锁定“奥西里斯基金会”和“复兴俱乐部”两大目标后,无数明暗线条立刻铺开。
网络专家们潜入更深层的暗网,追踪那些为“和平之声”提供技术支持的黑客团体,发现其服务器流量有规律的、微不可查的峰值,与奥西里斯基金会某个外围壳公司的数据交换时间高度吻合。
金融分析师们调取了联盟成立前后,奥西里斯基金会资产转移的浩如烟海的记录。利用“伏羲”AI的强大算力,从无数笔看似正常的商业往来中,剥离出几条指向不明、但数额巨大的资金链,最终都汇入了那些用于支持“和平之声”宣传活动的匿名账户。
外勤特工则伪装成各种身份,混入了“复兴俱乐部”偶尔举办的、戒备森严的私人聚会。通过微型探测器和安插的内线,他们获取了部分俱乐部成员的谈话片段。虽然大多隐晦,但诸如“时机将至”、“重新拿回主导权”、“不能让那群武夫和修士把文明带向毁灭”等只言片语,已足以说明问题。
更令人警觉的是,调查发现,俱乐部中有几位核心成员,其家族在战争初期,曾试图利用混乱向帝国方面传递“媾和”信息,被安全部门挫败后一直怀恨在心,处于半软禁状态。
随着调查深入,一个名字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埃卢先生。
埃卢,奥西里斯基金会现任董事会主席,旧时代公认的金融巨鳄,以其精于算计、眼光毒辣、以及永远藏在幕后的行事风格着称。联盟成立后,他表面上积极配合,交出了大量明面上的权力和资产,表现得像一个人畜无害的富家翁。但“盾牌”部门从未放松过对他的监控。
数据显示,埃卢是“复兴俱乐部”最重要的金主和精神领袖之一。而流向“和平之声”的绝大部分资金,最终都能追溯到由他实际控制的离岸网络。
一份绝密录音被内线艰难地送出,内容是埃卢在俱乐部一次小型聚会上的发言,经过技术处理,去掉了背景杂音:
“……战争,是文明的绞肉机,也是权力的重塑场。王也?他很强,个人伟力堪称神明。但他不懂政治,不懂经济,更不懂人性。他以为靠着力量和一群狂热分子,就能带领人类走下去?可笑。”
“看看现在的地球,资源配给,民生凋敝,自由荡然无存。我们失去了太多,而得到了什么?一个摇摇欲坠的火星防线?一个不知何时会降临的毁灭?”
“民众是健忘的,也是容易被引导的。当他们被恐惧和疲惫压垮时,谁给他们希望,他们就会跟谁走。‘和平之声’?那只是一个开始,一个楔子。我们需要的是……改变。一种更‘理性’,更符合我们利益的秩序。”
“格伦塔帝国?他们确实强大,但也并非铁板一块。只要价格合适,没有什么不能谈。生存的方式,不止有战斗一种……”
录音到此戛然而止,但其中的内容已让李肃脊背发凉。埃卢的目的,根本不是简单的“反战”,而是试图利用战争造成的民众痛苦和恐惧,颠覆现有的联盟体制,重新夺回他们失去的权力!甚至不惜以某种形式的“投降”或“妥协”为代价!
与埃卢这种藏在阴影深处的巨鳄相比,“和平之声”摆在明面上的首领肯特博士,则显得“光鲜”许多。
肯特博士,旧时代着名的社会伦理学教授,以着作等身、言辞富有感染力着称。联盟成立后,他因其“影响力”被吸纳进文化教育委员会,担任一个闲职。表面上,他一直是温和的改良派,对联盟的一些政策提出“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