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与帝国秘密接触的迹象(1 / 2)
火星前线的战火如同一个吞噬一切的漩涡,吸引着联盟绝大部分的注意力和资源。然而,在远离那片血腥绞肉机的太阳系深处,在柯伊伯带外围冰冷、黑暗、几乎被遗忘的虚空里,另一场无声却可能更具毁灭性的交锋,正在悄然上演。
联盟情报总局下属的“深空之眼”网络,是地球除了前线侦察兵之外,窥探帝国动向最重要的眼睛。这套由无数高灵敏度探测器、引力波监测站和被动式监听阵列构成的系统,如同一个巨大的、无形的蛛网,散布在从奥尔特云到小行星带的广袤区域,捕捉着任何一丝不寻常的空间涟漪和电磁信号。
负责监控柯伊伯带外侧S-77扇区的技术员赵明,已经连续值班了十二个小时。他的眼球布满血丝,面前巨大的全息屏幕上,是无数条代表着宇宙背景辐射、太阳风、以及偶尔路过的彗星或小行星所产生信号的、平稳波动的曲线。这项工作极度枯燥,需要非凡的耐心和敏锐。
突然,屏幕边缘一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异常峰值,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不是一个强烈的信号,相反,它极其微弱,频率也跳脱出常规的军事通讯波段,更像是某种随机的量子噪声。但赵明的直觉告诉他,这不对劲。这种频率和调制方式,与他数据库中记录的任何已知自然现象或人类\/帝国常规通讯模式都不匹配。
他立刻调取了该扇区过去七十二小时的所有原始数据记录,启动“伏羲”AI的辅助分析模块,进行深度滤波和模式识别。几个小时枯燥而紧张的等待后,结果让他脊背瞬间被冷汗浸透。
那不是随机噪声。那是一种极其高超的、叠加在宇宙背景辐射之上的、非标准的加密信号!信号的源点被精确定位在柯伊伯带外侧一片公认的、几乎空无一物的虚空,但信号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并非朝向火星前线,而是……径直射向太阳系内部,地球的方向!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伏羲”AI在比对了格伦塔帝国已知的、已被部分破译的通讯协议后,给出了一个低概率但无法排除的关联提示:这种加密方式的底层数学逻辑,与帝国早期某种已淘汰的侦察舰通讯编码,存在微弱的“血缘关系”。
这不是帝国的前线通讯。这是一条从帝国控制区深处发出,试图绕过正面战场,直接与太阳系内部某个目标建立联系的、极其隐秘的通讯链路!
赵明立刻将这一发现作为最高优先级事件上报。情报总局瞬间进入高度戒备状态。一个代号“捕风”的专项小组迅速成立,由李肃的“盾牌”部门与军方的信号情报专家联合组成。
“捕风”小组调动了“深空之眼”网络在S-77扇区附近的所有资源,对那片虚空进行了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密集扫描。他们像最耐心的猎人,布下天罗地网,试图捕捉到更多线索。
几天后,他们再次捕捉到了类似的幽灵信号。这次信号更微弱,持续时间更短,但加密模式完全相同。分析确认,这并非单向广播。在第一个信号代号“信使”发出后约一个标准时,从太阳系内部,一个同样微弱、采用类似加密方式的信号代号“回声”,被发送回了“信使”的源点方向!
双向通讯!
这意味着,太阳系内部,确实存在一个实体,在与柯伊伯带外的帝国势力进行秘密对话!这绝非偶然的信号泄漏或技术故障,而是一场有预谋、有来有往的 秘密接触!
“能破译内容吗?”李肃在加密通讯频道里,声音沙哑地问。“捕风”小组的负责人,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信号专家,摇了摇头,全息影像中的面容无比凝重:
“难度极大。这是一种我们从未见过的、基于量子纠缠原理的非对称加密。帝国在这方面显然投入了巨大的技术资源。我们只能确定信号的存在和流向,无法在短时间内获知他们交谈的具体内容。除非……我们能捕获其使用的量子密钥分发终端,但那几乎不可能。”
无法知悉内容,但信号的存在本身,就已是最危险的警报。
虽然无法破译内容,但“捕风”小组并非一无所获。他们开始利用分布在太阳系各处的监听站,对那个发自内部的“回声”信号进行精密的三角定位。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因为信号极其微弱且跳跃,似乎使用了某种频率捷变和功率控制技术来规避探测。但依靠“伏羲”AI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深空之眼”网络逐渐完善的覆盖,他们最终还是将“回声”信号的发射源,大致锁定在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区域——并非某个偏远基地或小行星带,而是地球同步轨道附近!
这个区域,是地球通讯、导航、军事指挥卫星最密集的核心区域,也是联盟总部与各基地联系的信息枢纽!内鬼,或者说内鬼使用的设备,就隐藏在这片最繁忙、也最敏感的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