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珠宝展盛启揽客(1 / 2)
六月初的京城,阳光明媚,清璞阁总店门前张灯结彩,红色的横幅上“全国古董珠宝展”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门口摆放着两盆盛开的凤凰木,是特意从鹏城空运来的,绿叶红花,透着勃勃生机。
钟清清穿着件浅灰色西装套裙,衣襟上别着姜国栋送的梅花胸针,头发挽成低髻,显得干练而优雅。
她站在门口,迎接前来参展的嘉宾,脸上带着得体的微笑。
姜国栋穿件深灰色中山装,陪在她身边,帮着接待客人,眼神里满是支持。
秦婉宜穿着淡粉色衬衫,穿梭在宾客之间,指挥店员端茶倒水,忙得不亦乐乎。
“清清,李先生带着香港的客户来了!”秦婉宜快步走过来,低声提醒道。
钟清清抬头望去,只见苏富比的李先生带着十位衣着考究的宾客走了过来,为首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精神矍铄,正是香港着名的古董收藏家赵老先生。
“钟小姐,恭喜珠宝展顺利开幕!”
李先生笑着走上前,“这位是赵老先生,香港古董界的泰斗,特意来看看你的藏品。”
“赵老先生,欢迎您!”
钟清清伸出手,与赵老先生握了握,“能邀请到您,是清璞阁的荣幸。里面请,我带您看看这次的重头戏。”
赵老先生点点头,目光落在门口的凤凰木上,赞许地说:“钟小姐有心了,凤凰木寓意吉祥,很适合这样的场合。”
走进店里,宾客们立刻被展柜里的古董珠宝吸引。
清代的翡翠手镯泛着温润的光,明代的玉簪雕工精湛,灵泉水养过的珍珠手链颗颗圆润,尤其是那只清代青花瓶,单独摆放在中央展柜里,灯光从45度角斜射下来,釉色亮而不燥,笔触纹路清晰可见,引得宾客们纷纷驻足。
“这只青花瓶真是难得一见!”
赵老先生拿起放大镜,仔细端详着,“清代中期的官窑,包浆自然,釉色均匀,没有丝毫损伤,品相太好了!钟小姐,这瓶子是从哪里淘来的?”
“是从港城的摩罗街淘来的,”钟清清笑着回应,“用我们独家的古法养护过,才保得住这般品相。
赵老先生要是感兴趣,展会结束后可以细谈。”
赵老先生点点头,没有多说,继续欣赏其他展品。
李先生则带着几位富商四处参观,时不时为他们介绍展品的价值。
一位穿旗袍的陈太太走到珍珠手链展柜前,眼睛一亮:“这珍珠手链真漂亮,光泽这么好,是天然的海水珠吗?”
“是的,陈太太,”钟清清走过去,“这是从羊城原料市场收的天然海水珠,用古法养护过,比普通珍珠更温润、更耐磨。您要是喜欢,可以试戴一下。”
店员小心翼翼地拿出珍珠手链,陈太太戴在手腕上,对着镜子照了照,满意地说:“真好看,很衬肤色。多少钱?我买了。”
“这对手链是孤品,定价八千块。”钟清清说。
陈太太毫不犹豫地付了钱,还预定了一对翡翠耳环,约定一周后取货。
展会现场十分热闹,宾客们络绎不绝。
清璞阁准备的灵茶和点心深受欢迎,很多宾客都称赞灵茶口感醇厚、回甘悠长,纷纷打听在哪里能买到。
钟清清趁机推广王大吉凉茶:“各位宾客,我们清璞阁不仅做古董珠宝,还推出了一款凉茶——
王大吉,口号是‘怕上火,喝王大吉’,清热解腻,很适合现在的天气。
门口有试饮区,大家可以尝尝。” 宾客们纷纷涌向门口的试饮区,喝了之后都赞不绝口。
一位做餐饮生意的老板当场订了五千瓶,说要放在自己的餐厅里售卖。
短短一上午,王大吉凉茶就接到了近万瓶的订单,效果远超预期。
姜国栋看着忙碌的钟清清,眼里满是骄傲。
他走到她身边,递过一杯温水:“歇会儿吧,喝口水。已经很不错了,订单接到手软。”
钟清清接过水杯,喝了一口,笑着说:“没想到效果这么好,看来王大吉凉茶的市场潜力很大。
等珠宝展结束,咱们得加快全国铺货的进度。”
中午,钟清清在附近的酒店宴请重要宾客。
席间,赵老先生再次提起那只清代青花瓶:“钟小姐,那只青花瓶我很喜欢,不知道你能不能割爱?价格好商量。”
钟清清沉吟片刻,说道:“赵老先生,这只青花瓶是清璞阁的镇店之宝,本来打算长期收藏的。
不过您是真心喜欢,我也愿意成人之美。一口价,五十万。”
赵老先生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钟小姐果然爽快!五十万就五十万,我现在就付款。”
两人当场签订了协议,赵老先生支付了定金,约定一周后交接。
下午,珠宝展继续进行。羊城分店运来的展品也备受关注,尤其是一对明代玉簪,雕工精美,品相极佳,被一位新加坡的富商以十二万港纸买下。
截至当天闭馆,清璞阁共卖出古董珠宝三十余件,成交额达两百多万,王大吉凉茶接到订单五万多瓶,可谓大获成功。
送走最后一位宾客,钟清清和姜国栋、秦婉宜一起整理展会数据。
秦婉宜兴奋地说:“清清,太成功了!不仅卖出了很多展品,还打响了王大吉凉茶的名气,很多分销商都来谈合作。苏富比的李先生还说,想跟咱们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以后清璞阁的古董都可以通过苏富比拍卖。”
“太好了,”钟清清疲惫却满足地说,“这正是我想要的结果。
清璞阁的高端形象立起来了,王大吉凉茶也打开了市场。
接下来,咱们就准备去沪市。”
第二天,钟清清和姜国栋处理完京城的收尾工作,就登上了飞往沪市的飞机。
飞机上,钟清清靠在姜国栋肩上,看着窗外的云层,心里满是期待:“不知道沪市的老洋房是不是跟照片上一样好。”
“肯定不会差的,”姜国栋握住她的手,“就算有差距,咱们也能修缮好。实在不行,咱们去看看其他的,总有合适的。”
两个多小时后,飞机降落在沪市虹桥机场。
沪市的刘中介已经在机场外等他们了,他穿件蓝色中山装,手里举着写有“钟清清”的纸牌。
“钟小姐,姜先生,欢迎来到沪市!”
刘中介热情地迎上来,“我已经安排好了车,先带你们去看洋房。”
坐上车,沿途的街景让钟清清眼前一亮。
沪市的老城区充满了民国风情,红砖墙、梧桐树,偶尔能看到老式的电车驶过,充满了年代感。
这些都是她前世在电影里才能看到的场景,现在真实的映入她的眼帘。
突然间,有些兴奋。
后世的魔都啊,现在走入了它40年前的样子。
车子行驶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到达静安区的老洋房。
下车后,钟清清看着眼前的建筑,心里满是欢喜。
红砖墙保存完好,木窗户虽然有些陈旧,但做工精致,院子里的老槐树枝繁叶茂,树荫下摆放着一张石桌和几把石椅。
走进屋里,内部结构也很完好,木质地板踩上去发出“咯吱”的声响,带着岁月的味道。
一楼是宽敞的客厅和餐厅,二楼和三楼是卧室,每个房间都采光充足。
“钟小姐,姜先生,你们觉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