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星光偏要吻烟台 > 第182章 星火燎原与量产鸿沟

第182章 星火燎原与量产鸿沟(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将实验室里千锤百炼的“基石”定制版,转化为能够大规模量产、成本可控、安装便捷的“星火”标准品,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量产鸿沟”。

“为了降低成本更换的国产传感器,精度和一致性不达标,导致节点间感知数据存在系统偏差,严重影响协同效果!”

“简化后的散热设计在高温高湿环境模拟测试中,出现了过热风险!”

“标准化安装流程要求将调试时间压缩70%,但这需要算法具备更高的自适应性,目前还做不到!”

一个个问题被抛出,伊莎贝尔的眉头越锁越紧。追求极致的性能与残酷的成本控制、大规模部署的便利性之间,存在着几乎不可调和的矛盾。

“我们可能……需要重新定义‘星火’产品的性能底线。”一次激烈的内部讨论后,一位产品经理无奈地提议,“放弃一部分极致的协同优化效果,换取稳定性、成本和易用性。对于大多数商业应用场景,也许80分的效果已经足够,而追求95分则代价高昂。”

这个提议遭到了伊莎贝尔和部分技术核心的强烈反对。

“妥协性能,等于自废武功!‘场协同’的价值就在于其卓越的效果!”伊莎贝尔几乎是在低吼。

会议室里陷入了僵局。一边是商业推广的现实压力,一边是技术人不容玷污的坚持。

林微光静静地听着双方的争论,没有立刻表态。她理解伊莎贝尔对技术纯粹的守护,也清楚市场化必须面对的取舍。

“也许,我们搞错了方向。”林微光缓缓开口,声音打破了僵持,“我们不应该想着做一个‘万能’的标准品去覆盖所有场景。而是应该针对‘星火’计划瞄准的不同示范项目类型,设计不同的‘产品配置’。”

她走到白板前,画了一个简单的矩阵:“比如,针对注重极致员工体验的顶级办公楼,我们提供‘性能优先’配置,保留更复杂的算法和更高成本的传感器;针对注重投资回报率的大型园区,我们提供‘均衡’配置,在保证基础效果的前提下,优先成本和部署效率;针对一些特定的工业或特殊环境,我们再定制‘专用’配置。将选择权交给市场,而不是我们替市场做一刀切的决定。”

这个思路,将单一的“标准品”概念,转化为了灵活的“产品组合”,既保住了技术内核的尊严,又满足了商业化的多样性需求。

伊莎贝尔的眉头稍稍舒展,这似乎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折中方案。

“但是,这会对供应链管理、生产计划和现场支持带来更大挑战。”顾知行提醒道。

“挑战,本就是‘星火’计划的一部分。”林微光看向他,“我们要学会的,正是在复杂性和规模化之间,找到最优的平衡点。”

会议结束,新的方向确定。团队再次投入到了针对不同配置的产品定义和开发中。

林微光回到办公室,看着窗外这座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现代都市。她知道,“星火”计划的征途,远比攻克一个技术堡垒要复杂得多。它是一场涉及技术、产品、市场、资本、政策的全面战争。

但这一次,她不再是那个只专注于技术蓝图的工程师。

她是必须统筹全局的掌舵者。

星火已燃,前路漫漫,她必须带领她的船队,穿越这片充满未知与风浪的商业蓝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