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葡萄牙人的“助攻”(2 / 2)
他甚至有意无意地暗示:“且彼等与荷兰异端关系微妙,时而争斗,时而勾结,若两股夷孽合流,共谋于我,则岭南海防危矣!”
最后,他献上“忠言”:“以上所述,句句属实,皆为我欧罗巴诸国所深知。天朝仁厚,待我葡夷以怀柔,然对此等冥顽不化、凶残成性之英夷,唯有彰显天威,予以迎头痛击,彻底驱逐,方能绝其后患,保海疆安宁。我澳夷愿倾力协助天朝,提供英夷船只信息、火炮性能等,以供剿逆之参考。”
这些信件,如同一剂剂精心调配的毒药,精准地投向了本就怒火中烧的明朝广东大员。信中描绘的英国人形象——异端、海盗、贪婪、凶残、有殖民前科、可能勾结荷兰人——完美地契合了他们对“不服王化蛮夷”的最坏想象,也极大地加剧了他们的危机感和愤怒。
张镜心总督收到消息和澳夷的“密报”后,果然更加震怒。“果是夷狄禽兽,不可理喻!冥顽不灵,竟还敢索要补偿,妄图谈判?”他对左右幕僚道,“澳夷所言,看来非虚。此等祸害,绝不能留!传令下去,增调水师战船、火舟,调集岸防重炮,断其一切淡水粮食补给。朕……本督要瓮中捉鳖,看这些英夷能顽抗到几时!”
明朝方面的态度愈发强硬,封锁力度急剧增加。更多的中国战船出现在英国舰队周围,虽然保持距离,但监视的意味十足。试图上岸取水或购买食物的英国小艇都被强行驱离,甚至有水兵在冲突中被箭矢所伤。英国舰队彻底陷入了孤立无援、补给断绝的困境。
另一方面,安东尼奥又玩起了双重手段。他暗中指示那名与林弘仲同去的葡萄牙通事,寻找机会(比如通过贿赂某个英国水手传递消息),以“私人建议”的形式,向韦德尔传递一些经过歪曲和夸张的信息。
于是,韦德尔很快从“某些渠道”得知:澳门的葡萄牙人正极力劝说明朝官府采取更温和的手段(这半真半假),但广州的明朝官员异常愤怒,认为英国人的行为是奇耻大辱,坚决要求严惩,甚至有可能调动数万大军和数百艘战船,准备发动总攻,要将他们全部消灭(这被大大夸张了)。传递信息的人还“好心”暗示,明朝火炮虽然老旧,但数量极多,而且擅长使用火攻船,一旦发动攻击,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真假掺半的消息,目的就是进一步刺激韦德尔,既让他感到绝望,又激发他的顽固和反抗心理,让他更不愿意轻易屈服,从而彻底堵死和平解决的可能。
韦德尔果然中计。他本就因初战不利和补给困难而焦躁不安,听到这些“内部消息”后,更是认定中国人(和葡萄牙人)野蛮不可理喻,一心要毁灭他们。“想吓倒我?没那么容易!英格兰水手从不畏惧威胁!”他更加坚定了要强硬对抗到底的决心,甚至开始策划更加冒险的行动,比如尝试攻击某个较小的明军据点以获取补给。
安东尼奥的“助攻”,阴险而有效。他成功地利用了明朝官员的傲慢与疑虑,以及英国船长的傲慢与无知,在两者之间不断煽风点火,制造误解,加深敌意。他像一位高明的棋手,同时操纵着黑白两子,让他们激烈碰撞,而自己则稳坐钓鱼台,期待两败俱伤,最好是英国人被明朝彻底摧毁。
然而,就在安东尼奥为自己的计策暗自得意时,林弘仲再次忧心忡忡地找到了他。
“安东尼奥阁下,官府的态度异常坚决,看来一场大战难以避免了。但……我总觉心中不安。”林弘仲眉头紧锁,“这些英夷固然可恶,但其火炮之利,您我都清楚。若真逼得他们狗急跳墙,即便最终能将其剿灭,我水师将士伤亡必巨,虎门一带百姓亦恐遭波及。且……彻底与一西洋强国结怨,长远来看,对澳门、对广东,真是好事吗?是否……还有转圜的余地?”
安东尼奥看着林弘仲,心中暗笑这位华商的天真,但表面上却露出深有同感的表情:“林先生所虑极是。我也不愿看到生灵涂炭。只是……唉,您也看到了,英夷如此蛮横,官府态度又如此坚决,我等夹在中间,实在难做。如今之计,唯有静观其变,但愿英夷能早日醒悟,自行离去吧。”
他将自己完美地伪装成了一个无奈而又关切的中间人,实则继续推动着局势向冲突的深渊滑去。
珠江口的对峙,在安东尼奥的推波助澜下,变得愈发危险,火药桶已然点燃,只差最后那一点火星。而愚蠢的韦德尔和愤怒的明朝官府,都正一步步走向安东尼奥所期望的结局——一场不可避免的、两败俱伤的冲突。不列颠的狮爪,在东亚的第一次亮相,眼看就要在葡萄牙人的“助攻”和自身的傲慢下,以一场惨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