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广场协议(2 / 2)
协议签订后,美元对日元三年贬值超50%,从1:240降至1:120。
漂亮国的农产品、汽车等出口价格优势显着。
协定签订后的两三年时间,漂亮国出口额,年均增长17%,贸易逆差占GDP比重从2.7%降至1.5% 。
底特律汽车业,暂时缓解了来自倭国的竞争压力。
美元贬值吸引全球资本流向漂亮国,华尔街成为全球资本聚集地。
漂亮国企业借机低价收购海外资产,到了89年,漂亮国以14亿美元,回购被倭国三菱收购的洛克菲勒中心,价格仅为倭国收购价的一半。
同时,漂亮国通过协议,要求倭国开放金融市场,推动资本自由流动,巩固了美元在国际结算中的主导地位 。
漂亮国直接将经济调整成本,转嫁至倭国。
尽管协议未能彻底解决贸易失衡,但成功将倭国经济拖入长期动荡,避免其成为全方位竞争对手。
漂亮国的目标非常明,那就直接用一纸协议换来的战略转移 。
此次的协议,对倭国有着深远的伤害。
日元急剧升值,直接冲击倭国制造业。
明年,倭国出口额同比下降16%,汽车、家电等核心产业利润缩水30%-50%。
为维持市场份额,丰田、索尼等企业被迫将生产线转移至海外,导致本土产业空心化。
短短的十年时间,倭国对漂亮国直接投资从53亿美元,飙升至200亿美元,但国内就业机会减少约200万个 。
为对冲日元升值冲击,倭国央行将贴现率,降至历史最低的2.5%,并维持27个月。
海量廉价资金,涌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东京地价在1986-1990年间上涨200%,
形成“银座1平方米可买下纽约曼哈顿一栋楼”的荒诞局面。
1989年,日本股市市值占全球45%,但泡沫破裂后,日经指数从点暴跌至点,房地产价格缩水70%,企业和家庭债务规模高达GDP的140% 。
泡沫破裂后,倭国陷入“失去的三十年”。
1990-2020年,GDP年均增长率不足1%,通缩持续困扰经济。
银行坏账规模达150万亿日元,大量企业破产,终身雇佣制瓦解,年轻人失业率长期高于6% 。
社会心理从“全民投机”转向保守,消费和投资信心一蹶不振。
倭国未能有效利用日元升值,推动产业升级。
尽管部分企业转向高端制造的半导体、精密仪器,但整体经济仍依赖传统出口。
新兴产业的互联网、生物技术发展滞后于漂亮国。
对于后面的这一些现象,当中真真假假,经济确实是因为这一纸协议陷入了停滞,导致大量的企业逃离了本土。
但是在逃离本土的时候,这一些狡诈的倭国人,带着他们的资金和技术,悄无声息的占领了全世界多处细分领域的地位。
也是因为这一纸协议,让倭国人藏得更深了。
他们带着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去到其他国家,把其他国家的当地人包装起来,他们躲在背后闷声发大财。
他们放弃了之前注重品牌效益的赚钱模式,转而朝着各项核心技术,赚取这一些核心技术带来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