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驱狼北狩与静水流深(2 / 2)
“第二,消化。干掉那五家容易,但北方不是日本。日本孤悬海外,人口锐减,残余势力一盘散沙,我们派十万精兵就能压服。北方五大势力盘踞多年,根基复杂,各自区域内人口虽然不如南方密集,但加起来也有千万之众!而且民风剽悍,宗族、地域观念根深蒂固。强行拿下容易,但要彻底消化、融入我们的体系,建立起有效的统治,需要多少人手?多少时间?投入多少行政资源进行改造?这其中的反噬风险和治理成本,难以估量!”
他顿了顿,又调出一幅卫星地图,指向西南方向和东部海域:
“第三,牵制。别忘了我们在南边的‘大工程’——印度半岛那条正在拼命修建的‘亚欧生命线’高铁和高速公路网!那是马六甲海峡被舰队怪物彻底封锁后,我们连接中东乃至欧洲幸存者据点、获取关键资源的唯一陆上通道!必须投入巨量资源和顶尖工程力量去保障!还有东边的台湾岛,虽然孤悬海外,但其地理位置扼守东海进入太平洋的咽喉,岛上残余的抵抗力量和舰队可能的暗中扶持,一直是我们心腹大患,必须解决!更别提我们还在暗中煽动欧美那些残存的抵抗组织互相消耗……”
王志刚放下数据板,总结道:“现在强行吞并北方,等于同时在南线(印度)、东线(台湾)和北线(消化区)开辟三个需要持续投入巨量资源、承担巨大风险的战场!我们刚拿下日本,根基尚未完全稳固,舰队的技术枷锁犹在,资源分配已经捉襟见肘,强行扩张,只会让‘磐石’这台精密机器超负荷运转,甚至可能崩断核心链条!将军这是在避免我们被撑死!”
一直在旁边抱着双臂、如同铁塔般沉默的刘振东,此刻粗豪的脸上露出了然和赞许的笑容,大手用力一拍王小虎的肩膀,声音洪亮却压着嗓门:
“老王说得在理!小虎,你光想着砍人痛快,你没算明白将军这步棋的真正高明之处!”他眼中闪烁着沙场老将对战略布局的钦佩,“将军压根儿就没打算现在要北方那片冻土!他要的是时间,是缓冲!是让那五只狼心甘情愿、甚至拼了老命地去给我们挡着那头北极熊!”
他伸出满是老茧的手指,在空中虚点:
“你看,我们用过剩的军工产能(轻武器、弹药),换来了他们宝贵的粮食、矿石、油料!我们给他们一比七的汇率,让他们拿着世安纸币在我们控制区消费,用南方相对优渥的生活吊着他们的胃口!他们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就会越发依赖这条互市通道!时间一久,北方那些在苦寒和物资匮乏中挣扎的幸存者,会怎么想?那些士兵,吃着我们提供的压缩军粮,用着我们造的枪,守着用我们提供的钢材水泥加固的据点……人心会流向哪边?此消彼长!”
刘振东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等他们和毛熊在北边打得两败俱伤,精疲力尽,而我们消化了南方,搞定了印度那条命脉,打下了台湾,彻底稳固了后方,舰队技术也吃得差不多了……那时候,我们只需要轻轻一推!”他做了个推倒多米诺骨牌的手势,“根基已朽的北方堡垒,自然土崩瓦解!兵不血刃,尽收其地、其民!这才是上上之策!老大这招,叫温水煮青蛙,也叫‘驱狼吞虎,再烹走狗’!高,实在是高!”他对李峰的手段推崇备至。
一直靠在阴影里,如同一块冰冷岩石的陈默,此刻也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简洁,如同匕首刺破迷雾,直指核心:“台湾未下,腹心之患未除。此刻北顾,是为不智。” 他锐利的目光扫过三人,“北方五狼,现为屏障,亦为磨刀石。用之耗毛熊,亦磨其爪牙。待其爪钝牙崩,台湾归复,海路通畅,再行整合,事半功倍。将军雄略,非仅着眼于眼前一隅之地。” 他的话点明了台湾问题的关键性,也揭示了李峰将北方势力同时作为消耗品和未来整合对象的深意。
四人短暂地沉默下来,目光再次投向阳台边缘那个沐浴在秋日阳光下的挺拔背影。风卷着他的衣袂,仿佛要将他也卷入这浩荡的末世风云之中。阳光勾勒出他清晰而冷硬的轮廓,如同一柄深插入大地的绝世神兵,沉默,却蕴含着足以劈开混沌的力量。
王小虎挠了挠剃得发青的头皮,咧嘴一笑,露出雪白的牙齿,之前的疑惑早已被敬佩取代:“得!是我小虎脑子转得慢!老大这盘棋,下得够远够深!让那帮北方佬跟毛熊拼命去吧!咱们专心把南边和海里的事料理干净!等他们打残了,骨头渣子咱都给他们嚼碎了咽下去!” 他眼中闪烁着对未来征伐的野望。
王志刚推了推眼镜,微微颔首:“将军谋定后动,步步为营。此策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战略空间和时间窗口,实为当前最优解。我们只需按部就班,夯实根基,静待花开结果。”
刘振东重重哼了一声,带着军人的豪气:“没错!等咱们把那条通印度的路修得铁板一块,把台湾那颗钉子拔了,舰队那帮孙子再敢卡咱们脖子,也得掂量掂量!到时候,哼,北边那点事儿,还不是手到擒来?老子带人去收拾残局!”
陈默没有再说话,只是抱着双臂,冷峻的目光穿透玻璃,投向壁垒之外那片被绿色植物吞噬的、死亡与生机诡异交织的废墟之城。那里,几个行动迟缓的丧尸影子,在藤蔓缠绕的汽车残骸和高楼骨架间缓慢移动,如同一幅末日废土的永恒背景画。
阳台前端,李峰将身后那些压低的、充满敬佩的议论尽收耳中,脸上没有任何波澜。他不需要解释,真正的战略,从来不是靠言语去说服,而是在时间的推移和铁一般的事实中去印证。拿下马占山,解除西北方向的威胁,仅仅是整个宏大棋局的第一步。从那时起,驱赶北方这五只饥渴而又凶悍的草原狼扑向更北方的西伯利亚熊罴,就已经是他心中勾勒清晰的路线图。
他不是棋手,而是布局者。他构建规则,提供动力,设定舞台,然后推动棋子,看着它们按照早已规划好的轨迹运行、碰撞、消耗。张铁林的野心,陈枭的精明,罗云山的求生欲,赵立诚的算计,韩振邦的蛮勇……这些复杂的人性变量,在绝对的力量落差和巨大的现实利益面前,都被巧妙地转化成了驱动这盘北方棋局的燃料。他们以为自己在为自己的地盘和未来拼搏,实际上,每一步都在李峰预设的轨道上,为世安军争取着宝贵的战略时间和空间。他们打生打死流出的血,将成为浇灌世安军未来统一之花最廉价也最有效的养分。
阳光的温度似乎被秋风稀释了几分,那份初升时的暖意正在迅速退去。李峰缓缓转过身,背对着那片被植物缓慢吞噬的死亡之城和更遥远的北方战场。他的身影在明亮的玻璃穹顶下显得有些逆光,高大、沉稳,如同亘古矗立的山岳。冷硬的军装线条在光线中显得格外锐利,暗金色的磐石徽记在胸前反射着内敛而威严的光芒。
他深邃的目光扫过身前四位最忠诚也最强大的臂膀,没有过多言语,只是极其轻微地点了点头。那眼神平静无波,却又仿佛包含了千言万语——是对他们理解的认可,是对既定战略的坚定,是对未来征途的清醒。
随即,他的目光越过四人,投向指挥大厅深处那面巨大的、几乎覆盖了整个墙壁的电子战略态势图。深蓝色的海洋占据了地图右侧大半,标志着世安海军日益壮大的影响力;代表世安军核心控制区的金红色,如同奔涌的熔岩,覆盖了南部中国和日本列岛的主要精华地带;象征着印度半岛“生命线”工程的橘黄色光带正在艰难地向西延伸;北方五家势力的控制区则用不同的杂色标示,如同依附在金红色边缘的癣疥;更北方的西伯利亚,被一片深沉的、带着寒意和扩张箭头的灰蓝色笼罩,那是伊万诺夫的疆域。而在东南方向,台湾岛的轮廓被特意标注出来,闪烁着代表“敌对”和“待收复”的刺目红光。
他的视线在那片刺目的红光上停留了数秒,冰冷的眼眸深处,掠过一丝比这秋日晨风更凛冽的锋芒。那里,将是下一个需要被“磐石”碾碎的节点。
“走吧。”李峰的声音低沉平稳,打破了阳台上的沉寂,也收束了所有人的思绪。他没有回头再看一眼壁垒外荒芜的世界和消失的车队烟尘,径直转过身,迈开沉稳的步伐,走向灯光通明、数据流闪烁不息的指挥大厅深处。那里,有堆积如山的文件等待批阅,有来自全球各条战线的加密情报需要分析,有无数维系着千万人生死的决策等待下达。
王小虎、刘振东、王志刚、陈默四人立刻停止了交谈,如同最精密的齿轮,瞬间调整姿态,无声而迅捷地跟上李峰的步伐,重新融入那象征着权力核心的巨大建筑阴影之中。
阳台的巨大落地玻璃门在身后无声地滑拢,将初秋的微寒和壁垒外那片死寂的绿色坟场彻底隔绝。阳光依旧透过玻璃洒在光洁的地板上,室内恒温系统发出低沉的嗡鸣,维持着令人舒适的体感温度。
李峰在走向自己那张如同指挥舰桥般巨大的办公桌时,脚步几不可察地停顿了半秒,目光最后一次投向那片巨大的战略地图。他的视线掠过代表日本列岛的金红色区域,那里尚未完全冷却的战火和十万世安军人,是他插入西太平洋的楔子;掠过蜿蜒向北、连接中亚的橘黄色光带,那是通向未来资源宝库的命脉;扫过北方那片注定要血浪翻涌的杂色区域,那是他精心布下的斗兽场……
最终,如同命运的锚点,他那深邃而冰冷的目光,再次牢牢地钉在了东南那片孤悬海外的、闪烁红光的岛屿轮廓上。
波涛之下,暗流汹涌。这盘以末世为棋枰、以大陆为根基、以海洋为延伸的大棋,远未到终局。而他,执棋的手,依旧沉稳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