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 > 第143章

第143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牛辅将军乃我西凉四大中郎将之首,征战多年未尝败绩,此番率虎狼之师定能一举平定并州。

届时既可连通并州与关中要地,更能联合公孙瓒、鲜卑、公孙度、袁绍四方势力,结成剿燕同盟,四路齐发共讨燕国。

此等合围之势,必令燕国疲于奔命,分兵四顾。

待联军攻破蓟城之日,便是燕国宗庙倾覆之时!

燕国既灭,相国便可铲除心头大患。他日我西凉军出关横扫六合,这万里江山终将尽归相国所有!

董卓听罢女婿献策,顿时愁云尽散,连连击掌赞叹:妙极!文远此计环环相扣,先联弱制强,再合纵连横,燕王此番在劫难逃!

帐下文武见状,纷纷附和盛赞军师神机妙算。

董卓高坐主位,挥手止住群臣的阿谀奉承,沉声问道:文远,本相待马腾不薄,这忘恩负义之徒竟敢与关东逆贼勾结,公然反叛,实是可恨。

如今燕王已率军平定北疆,洛阳联军亦已瓦解,正是征讨武威马腾的良机。

李儒听岳父提及马腾之事,轻轻摇头劝道:相国明鉴,儒以为此时不宜出兵。

马腾乃伏波将军之后,素有贤名,深得西凉民心,又与羌族各部交好,与相国当年情形相似。

若我军贸然进攻,马腾必引羌胡援军,届时伤亡难料。

况且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民风剽悍,马腾可轻易募集十余万大军。

不如固守石城、安定、秦川三城,足以将马腾军拒之门外。

待我军夺取并州,再与三家合兵灭燕,休整半年后西征,必能一举平定西凉。

董卓听罢大笑:妙计!就依文优之策,先取并州,再灭燕国,最后收拾马腾这负义之徒!

董卓当即依计行事:

一、以天子名义遣使北上,调停北疆战事;

二、趁燕国忙于平叛之际,命女婿牛辅率五万精兵攻打并州;

三、颁下圣旨,将北疆六郡合并为代州,册封袁绍为代州牧。

第四条密谋:暗中串联鲜卑、公孙瓒、公孙度、袁绍四方势力缔结盟约,约定共同出兵伐燕。

然而董卓与李儒这对翁婿过于乐观,现实给了他们沉重一击。

倘若他们能提前一月施行此计,或许真能动摇燕国根基。但如今时机已逝,一切谋划尽成泡影!

(永汉元年(188年)六月初三,董卓假借少帝刘协之名,遣重臣马日磾携圣旨率使团赴燕都议和。

当马日磾一行风尘仆仆赶至蓟城时,北疆战事早在十日前便以燕军摧枯拉朽之势落幕——叛首公孙瓒伏剑身亡,十万鲜卑折损八万,附逆乌桓部族遭血洗,扶余 ** 数万降卒尽成阶下囚。

唯辽东公孙度率残部溃逃,仓皇加固边城、扩军备战,以抵燕军雷霆之怒。

面对既成战果,马日磾使团只得草草宣旨,黯然西归长安。李儒苦心经营的首计,就此折戟!

(长安未央宫朝议)

同年六月初七,马日磾使团还朝复命。当燕地平叛捷报传至殿上时,西凉众将哗然,满朝交头接耳。

李儒听得双目圆睁,心中惊涛骤起:数十万联军竟月内覆灭?燕军战力恐怖如斯!

公孙瓒那帮人简直愚不可及!规模浩大的北疆叛军席卷数十万之众,竟被燕国轻松 ** 。

公孙瓒兵败自刎,右北平、辽西两郡及辽西属国尽归燕国版图,令燕国实力大增。

渔阳一役惨败后,鲜卑再折八万精兵,王庭势力急剧衰退,其草原霸主地位已然岌岌可危。

唯一值得宽慰的是公孙度率残部退守辽东,采取固守之策。

北疆既平,公孙度这支人马便成无用之师!

董卓阴沉着脸听取使臣汇报,暗自思忖:文优规划的三路大军,如今北线已溃,指望不上了。

现下唯有寄望于牛辅与袁绍这两路兵马。

并州诸郡各自为政,牛辅统领五万西凉劲旅出征,理应能轻松攻占全境,届时便可形成对燕国的东面夹击之势。

朝会在剑拔弩张的氛围中草草收场。董卓率领西凉派系重臣面色铁青地离开皇宫,径直返回相国府。

......

永汉元年(188年)六月十三日,牛辅率五万西凉军铩羽而归,随行竟有一位燕国使臣。

长安城北城区相国府内,董卓端坐主位冷眼俯视着惶恐不安的女婿,久久不发一语。

左侧以李儒、李肃为首的文官静立,右侧则是牛辅、董越、段煨、吕布等西凉将领。

见气氛凝重,李儒跨步上前向牛辅质询:牛将军奉命征战并州,为何未建寸功便引兵回朝?更将燕国使臣带至长安?

殿中诸将目光齐集牛辅身上,都在等着他说出实情。

牛辅面色涨得通红,抱拳道:启禀相国,末将率五万西凉精锐行至平阳城时,正撞上十五万燕军严阵以待......

原来诸侯会盟之际,燕国早已派大将率数万精兵进驻晋阳。铁骑所至,并州九郡望风归降,如今皆已易帜为燕国疆土。末将欲攻并州,实乃痴人说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