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1 / 2)
从这些信息来看,赵江很可能就是引发这场动静的关键人物!
这和报纸上的报道太吻合了!
而且赵江进去前就说过办事要花时间,可能要到下午,这不全都对上了吗?
“难怪赵江哥不愿说具体做什么。如果是这种情况,确实没法解释啊。”
韩春明感到非常震惊。
如果赵江直接说自己是八级电工,自己会相信吗?
这么一想,赵江的做法才是最稳妥的。
关老爷子叹了口气:“这孩子不说实话,正是把我们当真心朋友。他是怕我们知道后,相处起来会拘束、生分。”
苏萌说:“现在下结论还太早吧,不一定就是他。世界上又不是只有他一个能人。我觉得他作为八级建筑工,可能是被领导请来撑场面,顺便和其他优秀人才交流。”
这话听起来也有道理。
但关老爷子更相信自己的直觉。
现实就是这样,有些事你不情愿也得面对,有些人之所以出众,是因为他们超出了普通人的理解范围。
退一步说,就算苏萌说的对,现在也没必要继续留着了。
如果赵江真是那个天才,以后苏萌和韩春明一定会更加拘谨,无形中拉远彼此距离,这显然不是赵江想要的,更不是关大爷愿意看到的。
如果猜错了,三个人一直盯着人家看反而更尴尬。才认识不久就见两次面,哪有这样穷追不舍的?这不是交朋友,简直像在查户口。
小孩子打闹没什么大不了。
但对赵江这样的人来说,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
“春明,我们走吧。交朋友要顺其自然,刚认识就一直问东问西不合适。在还不了解对方的时候,给彼此一些空间,这是基本的尊重。”关大爷这次语气很重。
韩春明是个细心的人。
虽然不太明白这些大道理,但他懂得换位思考。
赵江跟他聊得来,但从不打听他的私事,这大概就是师傅说的尊重吧。
所以他也应该给予对方同样的尊重。
适当展示真实的自己,让对方了解自己的为人,比直接打听要自然得多。
“好。”韩春明点头答应。
回头对苏萌说:“快走吧,你老往那边看,小心人家把你当可疑的人抓起来。”
“啊?那好吧……”
虽然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但苏萌始终不相信赵江既是上过报纸的八级建筑工,可能直接当工程师,同时还是八级电工。
回家的路上她不断回头张望。
心情复杂。
夜色渐深。
关大爷做好了晚饭,等着赵江和赵颖到来。
子女不在身边,关大爷生活清闲,身体还硬朗,平时都是自己做饭。
韩春明经常来帮忙。
韩家最小的儿子韩春明,父亲离异,只有母亲疼爱他,兄姐都不待见他。
即使跟着关大爷学手艺,家里人也不过问。
今天来帮忙,家人更是不管,兄姐反而高兴他出门。
少一个人吃饭,家里还能省点粮食。
苏萌一整晚都待在家里。父母是老师,骨子里带着清高,即便时局变了,依然以书香门第自居。
女儿苏萌自然成了掌上明珠。
回家后,父母没少责备她。
怪她跟着韩春明到处乱逛,还去别人家拜年。
但听说赵江是最年轻的八级工,还上过报纸,两老的态度立刻转变。
“苏萌啊,既然去了别人家,你觉得那个人怎么样?言行举止有没有规矩?”
天还没黑,苏母就改变了主意。
觉得这顿饭,女儿必须去。
苏萌回答:“文化程度?报纸上不是写着初中吗?谈吐……说不上来,反正挺有礼貌的。”
苏母这才想起来。
心里又开始不安。
“初中文化……那家庭条件怎么样?”
“父亲早逝,母亲在轧钢厂上班。有个哥哥高中毕业,还没工作。家里挺简朴的,不过赵江看起来挺有钱。”
“有钱怎么还住得这么简陋?”
“改善家境哪是几个钱能解决的?我是说他出手大方,家里吃饭特别好。”
“嗯……他对你怎么样?”
“我?挺好的,有说有笑的。妈,你到底想问什么?我还要出门呢。”
“让我再想想。”
苏母眉头紧锁。
最年轻的八级技工,工作确实不愁。
但这是暂时的。
再说工资也不高,家里还有年迈的母亲和待业的大哥。
带着一大家子,怎么看都不太稳当……
“这样吧,我准备点心,跟你一起去看看。”
苏母改变了主意,决定先去了解情况。
不久后。
饭菜已经做好。
苏家母女拎着炒花生和时令蔬菜上门,说是陪关大爷吃顿饭,顺便送些年礼。
关老爷子心里不痛快,但年节期间也不好拒绝。
过了一会。
赵家兄妹才慢悠悠地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