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无烟火药/李云龙准备结婚(1 / 2)
时光如白驹过隙,眨眼之间,一个月的时间就在晋西北支队上下热火朝天的忙碌中悄然流逝。
这一个月,是夯实根基的一个月,是蜕变成蝶的一个月。
经过一个月近乎严苛的强化训练,各团的新兵们已然脱胎换骨。
在161团的防区,再也看不到队列混乱、动作生疏的场面。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操练步伐、精准的射击训练和杀气腾腾的白刃格斗。
林志强说到做到,当真轮流将连队拉出去“见血”。几个周边为祸的小型伪军据点和土匪窝子被轻松拔除,虽然战果不大,但极大地锻炼了新兵的胆魄和实战能力。
如今,161团的战士们眼神里多了几分凌厉和自信,如同一把刚刚开刃的尖刀,寒光乍现。
“团长,三连这次端掉小王庄哨所,缴获步枪五支,子弹两百发,自己就轻伤一个!”一营长兴奋地向林志强汇报。
林志强满意地哼了一声:“还行,没给老子丢脸!告诉三连长,缴获的子弹给他们连留一半!
其他连队都跟红眼鸡似的看着呢,谁有本事,谁就多吃肉!”
162团的变化则更加内敛而深刻。战士们不仅军事技能过硬,更重要的是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每天的文化学习让很多原本大字不识的战士,已经能歪歪扭扭写下自己的名字和“抗日救国”。
群众工作组深入家家户户,帮助老乡解决实际困难,赢得了广泛的拥护。
陈安精心挑选和培养的狙击手苗子,已经在老射手的带领下,开始进行隐蔽、测距、精准射击的专项训练,假以时日,必将成为敌人的噩梦。
一位老大娘拉着前来挑水的162团战士的手,不住地夸赞:“八路军就是好啊!跟俺自家娃一样亲!”
这种鱼水情深,正是162团扎根于此的最坚实根基。
163团则把“扎实”二字贯彻到了极致。他们的防区内,交通壕、散兵坑、机枪掩体、炮兵阵地纵横交错,构成了层次分明的防御体系。
高明组织的土法兵工作坊已经初具雏形,虽然只能利用缴获的弹壳和搜集到的原料进行简单的子弹复装和手榴弹制造,产量低、质量也不稳定,但毕竟迈出了自给自足的第一步,缓解了部分弹药压力。
那几门迫击炮和掷弹筒,炮手们也已经操练得像模像样,就等着在实战中检验成果。
整个晋西北支队,如同一台磨合完毕的战争机器,各个部件都开始高效运转,散发出令人心悸的力量。
当然,最让人振奋的消息,却是来自磐石谷。
经过一个月昼夜不停的奋战,在付出了无数汗水和艰辛后,兵工厂的基础建设终于宣告完成!
主要的洞穴车间已经加固完毕,通风和排水系统初步建成,锻工棚、木工棚等辅助设施也均已到位。
最关键的是,从黄崖洞兵工厂拆解运来的那台老式皮带车床、一台小钻床以及部分关键工具,已经在夜色的掩护下,由战士们人拉肩扛,安全运抵谷内,并在老师傅和工兵们的共同努力下,安装调试完毕!
方东明再次来到磐石谷时,听到的不再仅仅是号子和敲打声,而是那期盼已久的、略显沉闷却无比动听的机器轰鸣声!
“支队长!机器……机器能转了!”
石开山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哽咽,指着那台在皮带传动下缓缓旋转的车床,“您看!虽然慢了点,可能干活了!”
几位老师傅正围着机器,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加工着一些简单的枪械零件。
虽然效率无法与现代化工厂相比,但在这深山幽谷中,这机器的声音,就是希望的号角!
方东明深知复装子弹固然能解燃眉之急,但要真正拥有可持续的战斗力,就必须掌握火药,尤其是能用于子弹发射药和炮弹推进剂的无烟火药的核心制造技术!
而如今厂子建了,机器有了,那么就是时候啃一啃无烟火药这块硬骨头了。
当然,在眼下这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想要一步到位搞出媲美现代工业的双基、三基发射药是痴人说梦。
但作为拥有超越时代知识的穿越者,他清楚地记得一些基础的化学原理和土法制作的思路。
他要走的,是一条基于现有条件、风险可控、循序渐进的研发道路。
他没有离开磐石谷,而是当即召集了以“火药李”为首的几位对火药制备有经验的老工匠,以及两位读过几年私塾、脑子灵活的年轻学徒,在刚刚搭好的木工棚里,开了一个简短的“技术研讨会”。
“同志们,机器响了,我们能修枪,能复装子弹了,这是天大的好事!”
方东明开门见山,“但咱们不能总靠缴获的火药过日子。鬼子卡不住我们的脖子,我们要自己把‘粮食’造出来!今天,咱们就碰一碰这无烟火药的头!”
“无烟火药?”
火药李倒吸一口凉气,他常年跟黑火药打交道,深知无烟火药的技术门槛,“支队长,那玩意儿可金贵得很,听说都是用棉花(指纤维素)经过好些道手续弄出来的,咱们这条件……”
“条件差,我们就创造条件!”方东明目光坚定,“我们不求一下子造出和鬼子一模一样的东西,我们先解决有无的问题!
我有个初步的想法,大家一起来琢磨琢磨,看行不行得通。”
他拿起一根木炭,在一块相对平整的木板上画了起来:
“无烟火药的关键,是把棉花、木头这类东西里的纤维素,用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进行处理,变成硝化纤维素。这个过程,叫做‘硝化’。”
他看向“火药李”:“李师傅,浓硫酸咱们现在搞不到纯度很高的,但土法制造稀硫酸,咱们有没有可能?”
“火药李”沉吟道:“用那个…那个绿矾(硫酸亚铁)煅烧,能得到三氧化硫,溶在水里就是硫酸!就是纯度低,味道冲得很!”
“对!就是这个思路!”方东明赞许道,“纯度低没关系,我们可以尝试提纯,或者想办法提高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