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重生1950神秘桃园空间 > 第345章 老友相聚话当年

第345章 老友相聚话当年(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二零一零年,正月初五。

晨光漫过皎兰庄园的琉璃瓦檐,将昨夜新落的积雪染成金粉色。

七十八岁的诛皎站在廊下,手指拂过廊柱上那道深约寸许的砍痕——这是五八年村里械斗时,王家村人留下的。

陈兰兰捧着青花粥碗从月洞门转出来,发间那支朱雀衔珠簪在晨光里微微晃动。

“大壮刚来电话,说韩立民的车已到镇口。”

她伸手替诛皎理平深灰色中山装的衣领,指尖在领口那枚陨铁扣上停留片刻。

陨扣背面刻着“1950”字样。

诛皎颔首。

目光扫过东厢房洞开的格扇门。

十五岁的诛兴业正在教左兴安用3d打印机复原百家镇老牌坊,激光扫过红檀木粉,升起带着焦香的青烟。

院外传来轮胎碾过冰碴的脆响。

陈兰兰快步迎出去。

诛皎却转身从多宝阁深处取出紫砂陶罐。

里面装着前日刚到的秦岭野生茶。

首先进门的是七十五岁的陈大壮。

墨绿色中山装绷着他依旧魁梧的身板,手里提着两坛泥封陶瓮,瓮身还沾着百家镇特有的红土。

“老酒坊最后一批六十度粮酒。”

他将酒瓮重重放在阴沉木茶台上。

震得瓮口红布簌簌落灰。

“当年你说过,要让全村人都喝上烫喉的纯酿。”

诛皎掀开泥封。

浓郁酒香瞬间弥漫。

他想起1959年那个雪夜。

两人缩在公社漏风的仓库里。

就着腌萝卜分饮半壶掺水的薯干酒。

韩立民是拄着紫檀手杖进来的。

这位曾任省计委主任的老人依旧保持着官员的体态,身后秘书捧着红绒覆盖的匾额。

“你批给县农机厂的第一笔无息贷款。”

他揭开红绒。

露出那块烫金“信义典范”的桃木匾。

木质已开裂,金漆却依旧灼目。

“老厂长临终前让我务必转交。”

诛皎指尖抚过皲裂的漆面。

想起1972年那个暴雨夜。

他连夜押车送去三百吨救济粮。

车头就挂着这块当时还崭新的匾额。

更多老友陆续抵达。

曾与诛皎在苏联解体时联手收购重工业设备的港商李兆基,穿着订制的祥云纹唐装,身后跟着抱青花瓷缸的助理。

当年在金融危机中被皎兰集团注资救市的民营企业家代表,提着复原的宋代茶具。

还有几位从特殊渠道赶来的退休干部,大衣下摆还沾着旅途风霜。

客厅很快坐满。

茶香与雪气交织。

陈大壮突然指着窗外。

“还记得那片果园吗?”

众人望去。

皑皑白雪覆盖着连绵的现代化温室大棚。

“五八年你偷偷用桃园......”

诛皎轻咳一声。

将武夷山母树大红袍推到大壮面前。

“是用农科所新品种嫁接的。”

陈兰兰适时端上果盘。

切开的苹果露出晶莹糖心。

“去年嫁接的新疆冰糖心。”

她朝诛皎眨眨眼。

只有他们知道。

这是用空间灵泉优化过的第三十七代品种。

话题转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峥嵘岁月。

韩立民拍着膝盖感慨。

“八三年你非要引进德国生产线。”

“当时全省都没人敢批。”

诛皎转动着手中茶盏。

釉面映出窗外无人机喷除雪剂的银影。

“后来那条生产线造出的农机。”

“卖了换回三条日本电器生产线。”

满室响起会心的笑声。

李兆基用粤语插话。

“九一年去乌克兰买船厂。”

“你非要拆运那个五千吨水压机。”

“现在看真是神来之笔。”

诛皎望向书房方向。

那里挂着当年与水压机的合影。

“国家需要重工业脊梁。”

陈大壮突然起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