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重生1950神秘桃园空间 > 第384章 集团成立六五载

第384章 集团成立六五载(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深秋的晨光穿透云层,为皎兰集团总部高达六十五层的玻璃幕墙披上了一层流金溢彩的光辉。

集团正门广场中央,那尊以“朱雀展翅”为原型的巨型雕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羽翼上镶嵌的智能光带正流动播放着集团六十五周年庆典的徽标——一只衔着稻穗的朱雀环绕数字“65”翩跹起舞,其设计灵感源自诛皎1950年在百家镇合作社账本上绘制的第一枚图腾。

广场两侧的旗杆上,鲜艳的国旗与皎兰集团司旗迎风招展,旗下伫立着两排身着定制礼宾服的青年员工,他们肩章上的朱雀纹饰与广场雕塑遥相呼应。

秘书小林手持全息平板,快步穿过铺设着暗红色地毯的中央通道,走向即将举行庆典的大礼堂。

他耳边还回响着两小时前诛皎在庄园书房里的嘱托:“告诉诛华,今日的庆典,既要让世人看到皎兰的筋骨,更要让他们读懂皎兰的魂。”

小林深吸一口气,推开礼堂侧门。

眼前豁然开朗——可容纳五千人的环形礼堂座无虚席,穹顶是可调节透明度的智能玻璃,此刻调整为半透明状态,让温煦的阳光如薄纱般倾泻而下。

舞台中央是一座直径超过二十米的环形全息投影台,正悬浮展示着皎兰集团六十五年发展历程的动态画卷:从黑白影像中百家镇合作社低矮的土坯房,到改革开放初期第一家小型加工厂的机床轰鸣,再到如今遍布全球的研发中心和现代化智能工厂……每一帧画面都伴随着标志性的历史事件,诸如1978年第一批出口创汇的农产品装车、1992年皎兰集团正式挂牌成立、2001年参与国际援建项目、2010年攻克高端新材料技术瓶颈等。

诛华站在舞台侧面的控制室内,透过单向玻璃凝视着会场。

他已年过花甲,鬓角染霜,但身姿依旧挺拔,穿着一套剪裁合体的深蓝色中山装,领口别着一枚与广场雕塑同款的朱雀徽章。

他的目光扫过台下前排就坐的功勋员工区域——那里有跟随诛皎从百家镇走出的第一批合作社社员,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穿着当年的粗布工装,胸前挂满了不同年代的劳动奖章;也有在集团发展关键时期毅然回国的科研骨干,以及在数次市场危机中力挽狂澜的管理精英。

“董事长,所有流程已确认完毕,实时数据流接入正常。”技术总监的声音透过耳麦传来。

诛华微微颔首,抬手整理了一下衣领,指尖无意中触碰到徽章边缘细微的刻痕——那是诛皎在他三十岁生日时亲手为他戴上的,背面刻着“守正出新”四字箴言。

上午九时整,礼堂内灯光渐暗,只余一束追光打在舞台入口。

诛华步履沉稳地走上舞台中央,没有激昂的音乐伴奏,没有绚丽的烟火助阵,他仅仅站立在那里,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原本有些喧闹的会场便迅速安静下来。

“六十五年前,百家镇的合作社仓库里,诛皎先生曾用炭笔在木板上画下一幅图——”诛华开口,声音通过隐藏的麦克风清晰地传遍礼堂的每个角落,沉稳而有力。

他话音未落,环形全息投影台上的画面随之切换,呈现出众人从未见过的一幕:一间简陋的土坯房内,年轻的诛皎蹲在地上,用烧黑的树枝在一块破木板上勾勒出朱雀衔穗的轮廓,周围围着一群面带菜色却眼神炽热的乡亲。

“当时有人问,这是什么?”诛华继续道,声音里带上了一丝温度,“他说,这是守护之鸟,衔来的是能让乡亲们吃饱饭、让娃娃们读得起书的希望之种。”

全息投影上的画面随之流动,合作社的第一笔分红大会上,村民们捧着微薄的现金和粮票喜极而泣;改革开放初期,诛皎带着第一批山货冒险闯进广交会,用蹩脚的普通话拿下外贸订单;九十年代集团成立时,他在全体员工面前立下“科技兴企,产业报国”的誓言……

每一个历史瞬间,都伴随着关键实物在投影中呈现——那本边缘磨损的合作社原始账本、那辆载着山货驶向县城的破旧拖拉机、那份字迹潦草却意义非凡的第一份外贸合同、那面在集团成立时由全体员工签名的旗帜……

“六十五年,从合作社到世界五百强,变的,是规模,是技术,是市场;不变的,是这个——”诛华抬手,指向投影中贯穿始终的朱雀徽标,以及徽标背后所代表的精神内核,“是立足本土、守望相助的根脉,是锐意创新、敢为人先的胆魄,更是产业报国、回馈社会的初心!”

他的声音并不高亢,却字字千钧,如同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台下,一位戴着老花镜、胸前别着“四十年功勋员工”奖章的老人,悄悄用袖口擦了擦眼角。

投影画面再次变换,开始展示皎兰集团近年来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突破:自主研发的工业软件系统、应用于航天领域的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先全球的量子通信加密技术、服务于精准扶贫的农业物联网平台……每一项成就旁边,都标注着核心研发人员的名字和照片,其中不乏年轻的面孔。

“传承,不仅是血脉的延续,更是精神与事业的接力。”诛华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几位特殊的‘家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