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抵达福建(2 / 2)
书房内,温知行重新闭上眼睛,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东南之地,水远比草原更深,更浑,他倒要看看,李钰这条强龙,能否压得过那些经营多年的地头蛇!
……
李钰的马车出了京城,一路向南。
离了京畿重地的繁华,官道两旁的景致也逐渐变得开阔而富有野趣。
初春的寒意尚未完全退去,但路旁的柳树已抽出嫩黄的芽苞,田地间也能看到农人忙碌的身影,孕育着勃勃生机。
为求快捷舒适,李钰一行人选择了先走陆路至运河码头,再换乘官船南下的路线。
此刻,他们正骑行在通往码头的官道上,陆峥策马与李钰的马车并行,趁着路途闲暇,向他介绍起福建的一些情况。
李钰听得仔细,等陆峥说完,李钰道:“听闻福建方言复杂,十里不同音?”
“确实如此。”
陆峥点头,“闽北、闽东、闽南、莆仙,各有语系,差异极大。
且当地宗族观念极重,一村一姓,聚族而居,族规有时甚至大过王法。
伯爷到任后,与地方士绅宗族打交道,需格外留意此节。”
李钰将这些信息一一记在心里,深知这些风土人情的差异,往往就是施政的难点和关键。
数日后,一行人抵达运河码头,换乘上早已安排好的宽敞官船。
弃马登舟,又是另一番感受。
陆峥起初还有些不习惯船上的摇晃,但没过多久,便适应过来,甚至能站在船头欣赏两岸风光。
林溪则安静地待在舱内,或是擦拭她的短剑,或是凭窗远眺。
铁牛则是不断把玩手中的熟铜棍。
这是李钰特意为他找匠人打造的,由两根短棍组成。
短棍前端有丝口,拼接在一起就是长棍,携带十分方便。
官船沿着大运河平稳南下,两岸景色如画卷般徐徐展开。
不同于北方的雄浑开阔,越往南,水网越是密集,村镇也多临水而建,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别有一番婉约风情。
漕运繁忙,舟楫往来如织,可见南方物产之丰饶,经济之活跃。
李钰觉得有空还是要多出来走走,看看这大好河山,多了解风土人情。
将脑中的知识落到实处。
李钰出发时是元月,等到了福建时,已经快到三月。
李钰此行上任的职司是“福建布政使司右参政”,秩从三品,主要协理钱粮、盐法、茶马等务,驻地在福州府城。
官船在福州府码头靠岸,李钰等人下船。
陆峥则是换下了显眼的飞鱼服,穿着劲装,充当李钰的护卫。
李钰下船后,并没有立即前往官署报到,而是换了常服,在福州城内外微服行走。
城内街巷,虽有不少商铺,但顾客寥寥。
更多的是挑着担子、提着篮筐沿街叫卖的小贩,卖些自家种的蔬果、或是从海边捡来的零星海产,所得微薄,难以糊口。
见到衣着稍显整洁的李钰等人,他们便一拥而上,苦苦哀求购买,那眼中的渴求让李钰心头沉重。
他走到一个卖着几条小杂鱼的摊前,蹲下身询问道:“老丈,这鱼怎么卖?”
那老渔民皮肤黝黑,满脸褶皱,如同风干的橘皮。
怯生生地伸出两根手指:“两……两文钱一条。”
李钰看着那几条瘦小的鱼,又看了看老渔民空空如也的鱼篓,问道:“一日辛苦,能得几何?”
老渔民摇了摇头,却不再说。
陆峥低语道:“朝廷禁海,片板不许下海,被抓住就要杀头,这些鱼这么小,恐怕是近海的鱼都要被打捞完了。”
李钰默然,他知道朝廷禁海,但没有想到对百姓的影响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