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三核(1 / 2)
“统一的意志”如同为龙宫这艘巨舰注入了灵魂,而“深海织网”计划则是其延伸出的坚韧触角,缓慢而坚定地汲取着生存所需的能量。然而,宋茜和战略咨询委员会的成员们都清楚,无论是“织网”的隐蔽性,还是未来可能实施的“主动遮蔽计划”,其根基都深植于龙宫与渊鲸意志的连接强度,以及三核共鸣场的稳定性与功率。现有的共鸣场,如同风中残烛,虽未熄灭,却难以支撑更宏大、更耗能的蓝图。
提升三核共鸣,成为摆在所有技术人员面前最迫切,也最令人敬畏的课题。
研究核心自然回到了那三枚悬浮于龙宫核心的秩序碎片之上。路岩留下的白色晶体居于中央,另外两枚分别散发着苍青与暗金色泽的碎片拱卫两侧,它们之间流淌着无形的能量纽带,构成了整个龙宫能量与精神网络的基石。
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利用碎片产生的场效应,以及如何优化能量输入以维持场的稳定。但莉娜团队在深入研究“规则碎片”的稳定机制(尽管是危险的反向参照)以及分析“归墟”带来的、关于高维能量拓扑学的数据后,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假设:
“我们可能一直理解错了。”莉娜在全息投影前,向宋茜、陈老、荒木以及所有核心科研人员阐述着她的发现,“三核共鸣的关键,或许不在于‘输入’多少能量去‘驱动’它们,而在于我们能否找到并‘激发’它们内在的、更深层次的‘谐振点’。”
投影中,三枚碎片的能量流动被分解成无数细微的频谱线。“看这里,”莉娜放大着白色晶体周围的能量 signature,“路岩委员长留下的这枚核心碎片,其频率并非一成不变,它存在着极其微弱的、仿佛呼吸般的周期性脉动。这种脉动,与渊鲸意志的某些基础波动,以及……甚至与‘盖亚之脊’能量网络的某种背景‘潮汐’,存在着我们之前忽略的、更深层的谐和关系。”
她切换画面,展示了苍青与暗金碎片的类似分析。“另外两枚碎片,同样存在各自的‘基础频率’。我们之前的共鸣场,只是粗暴地将它们的力量‘捆绑’在一起,形成了物理层面的叠加,却并未触及它们内在频率的‘共鸣交响’。”
荒木凝视着复杂的数据流,冰冷的眼神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你的意思是,我们就像三个优秀的乐手,却各自演奏着不同的曲谱,只是声音凑巧同时响起?真正的‘共鸣’,需要找到那首能将我们……不,将它们三者完美融合的‘乐章’?”
“没错!”莉娜用力点头,脸上因兴奋而泛红,“那首‘乐章’,就是它们内在频率的最小公倍数,是能同时引起三枚碎片最深层、最和谐共振的那个‘基点’!找到它,我们或许能以极小的能量代价,激发出远超现在的共鸣场强和质量!”
理论令人振奋,实践却困难重重。寻找那个理论上的“绝对谐振点”,如同在浩瀚的频率宇宙中定位一颗特定的星辰。这需要前所未有的计算力,以及对三枚碎片和外部环境(包括渊鲸意志和能量网络)近乎完美的同步感知与建模。
龙宫的超级计算中枢“洛书”全功率运转,海量的数据被输入,构建着越来越精细的频率模型。同时,一个极其精密的“频率微调阵列”被设计并安装在三核共鸣场周围,它能够以近乎量子级别的精度,调整输向三枚碎片的能量波的频率、相位和波形。
每一次尝试都伴随着风险。频率的微小偏差,可能导致共鸣场剧烈波动,甚至短暂中断;而过于激进的频率探索,则有可能对碎片本身或与之连接的操作者意识造成不可预知的冲击。宋茜作为与核心碎片连接最深的人,主动承担了大部分高风险的一线调试工作。
她一次次端坐于共鸣场中心,意识沉入那片由秩序和能量构成的微观海洋,感受着三枚碎片如同三颗拥有不同心跳的星辰,在她周围旋转、脉动。她引导着“频率微调阵列”发出的能量波,如同最细腻的刻刀,小心翼翼地雕琢着,寻找着那个能让三颗“星辰”同频闪耀的瞬间。
过程充满了艰辛与痛苦。无数次,频率的错位引发精神层面的剧烈撕扯感,仿佛灵魂要被不同的力量拉向三个方向;无数次,共鸣场的不稳定导致龙宫内部的能量供应出现波动,灯光闪烁,设备报警。但每一次失败,都让模型更加精确,让莉娜团队对那首“乐章”的旋律更加了解。
荒木也前所未有地投入其中,他摒弃了对“和谐路径”的最后一丝保留,将自己对高维能量和规则结构的深刻理解,全部倾注到频率模型的构建中。他提供的几个关键算法,成功排除了大量无效的搜索区间,极大地加速了进程。
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的尝试,就在连宋茜都感到精神有些透支的时候,转机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