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针途 > 第3章 流动医疗火车

第3章 流动医疗火车(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负责协调的顾静昭微笑道:“大伯,西药治标,快速缓解症状;中药治本,调理身体。您可以先吃西药止住咳嗽,再服中药调理,双管齐下。”

老将信将疑地走了。接下来一整天,医疗队接诊了近百名患者,大多是常见病和多发病。直到傍晚时分,一个紧急病例改变了某些人的看法。

站台工作人员急匆匆跑来:“大夫!有个产妇难产,镇上的产婆没办法了!”

医疗队立即行动。产科医生检查后发现胎位不正,需要立即手术。但在火车上进行剖腹产手术?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立即准备手术室!”林闻溪果断下令,“所有非必要人员清场,消毒设备启动!”

幸运的是,列车改造时特意加强了一节车厢的手术功能。无影灯亮起,消毒气味弥漫,一场生命救援在摇晃的车厢中展开。

与此同时,车外已经聚集了大量围观群众。钱郎中也挤在人群中,摇头道:“在火车上动刀?简直是胡闹!”

一小时后,当婴儿的啼哭声从车厢内传出,人群中爆发出欢呼声。产妇的丈夫跪在站台上,连连磕头:“谢谢大夫!谢谢救命恩人!”

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场景发生了。钱郎中分开人群,走向刚从车厢下来的林闻溪。

“老朽行医四十载,今日方知何为医道无界。”老郎中深深一揖,“若蒙不弃,愿登车学习,也为这医疗火车尽一份力。”

林闻溪赶忙扶起老人:“钱老先生言重了。我们正需要您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先生指导呢!”

就这样,医疗火车不仅治病救人,更成为融合中西医、连接传统与创新的平台。随车的中西医开始互相学习,西医学着辨认药材,中医学习消毒和无菌操作。

夜幕降临时,列车上的培训课堂亮起了灯。当地的一些郎中和有兴趣学医的年轻人挤满了车厢,听医疗队员讲解基础卫生知识和常见病防治。

一个小插曲发生在课后。一位年轻的中医助理好奇地问西医师张大夫:“你们西医为什么这么强调消毒?不就是点看不见的小虫子吗?”

张大夫想了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来两个培养皿:“你对着这个咳嗽一下,对那个则用酒精擦手后再碰触。明天你自己看结果。”

第二天,看到两个培养皿上天壤之别的菌落数量,年轻中医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看不见不代表不存在!”

这个简单的实验很快在当地郎中中间传开,从此他们对消毒隔离的态度彻底改变。

一周后,医疗火车即将离开石门镇。送行的人群中,钱郎中带着几个徒弟前来,赠送了一本手抄的《本地常见草药集》。

“这是老朽行医多年的心得,或许对你们有用。”老郎中说,“下次经过,希望能看到更多这样的合作。”

列车缓缓启动,林闻溪站在车门口,望着远去的站台和人群,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回到办公室车厢,开始记录这次行程的经验和教训。

“首航成功,但也发现诸多不足:1. 药材消耗比预期快,需建立沿途补给点;2. 需要更多本地郎中的参与;3. 培训材料需要更贴近实际...”

顾静昭端来一杯热茶:“累了吧?这几天你几乎没合眼。”

林闻溪接过茶杯,眼神却依然明亮:“不累。静昭,你看到了吗?这不仅仅是一列火车,更是一颗种子。它走到哪里,就把合作与创新的种子撒到哪里。”

窗外,夕阳西下,列车沿着铁轨向前奔驰,车轮有节奏地敲击着轨道,仿佛在诉说一个关于生命与希望的故事。

远方,又一个小镇的灯火依稀可见,那里有更多等待帮助的人,也有更多等待被点燃的心。

林闻溪拿起笔,在新的一页上写下: “流动医疗火车二期改进方案:增加防疫宣传车厢、建立沿途药材种植基地、培训更多赤脚医生...”

夜幕中,医疗火车的灯光如同一颗移动的星星,在广袤的土地上划过一道光亮,驶向需要它的地方,驶向更多等待被医治的身体和心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