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穿越1850之晚清乱臣贼子 > 第442章 李源投靠

第442章 李源投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那个…官大人与西都统能应对!”魁玉仅仅犹豫片刻,便改变了主意,“本都统还是坚持武昌城比较危险…。”

“但是……”

“既然李制台坚持把藩库安置在武昌,那我也只能留下帮忙防御了…。”

魁玉说的大义泯然,可在场之人也不是傻子,一瞬间明白了原因。

魁玉肯定想到了,以官文、西陵阿的为人,他们面对打不过的敌人。

肯定第一时间跑路。

尤其是官文,不可能死战不退的。

所以,魁玉很清楚,

现在再返回金口就是送死,一千多人去金口,简直就是给赖裕新送人头。

彭玉麟虽然嗤之以鼻,但也没有拆穿,直接登船赶赴武昌。

李世安在得知李源与魁玉都跟着“帮忙”守武昌城,也没有丝毫客气。

直接把两人的部队安排去作战。

武昌城依旧由蒋彪负责驻防,但是其中两个标被李世安带了出来。

双凤山也只留下一个标。

也就是说,李世安亲率四个标,外加四个“湘军”水师水师营,还有刘官芳亲自带领的警卫营围困江夏大营。

合计一个协加一个标,七千多人,外加半个炮兵营,八千人左右, 加上四个水师营,一共也就堪堪上万人。

围困兵败退至江夏大营的石翼王一部,其实还是有些不足的。现在有三千人马加入,他自然不会放过。

用新军士兵进攻,死伤了他会心疼,但是八旗兵死伤,他可不在乎。八旗兵死伤的越多,对之后的行动就越有利。

所以,

对于魁玉的小心思,李世安没有拆穿,还将计就计的派去了前线。

名义上是侦查,实际上是用来与太平军的侦查部队、探哨拼消耗。

至于打过两次交道的李源,李世安很给面子,单独接见了对方。

“李统领深夜到访,可是为了湘勇粮秣之事?”李世安开门见山地问道,目光扫过李元度肩头磨损的棉袍。

“看你这身打扮,粮饷可是紧缺?”

“本月协饷没有及时下发吗?本官可是记得,让胡藩台提前拨付了…。”

“中堂大人,您误会了。”李源苦笑着摇头:“协饷已经送达湘军粮台。”

“大人您高义,提前支付协饷,让湘军勇士得以安心在前线奋勇杀敌…。”

“您对湘军,没的说!”

“学生今日前来,并非为“湘军”,而是想请大人看一样东西。”说罢从怀中掏出一封泛黄的书信,“大人可知,去年九江兵败时,恩师在信中如何训斥门生?”

李世安挑眉示意他继续。

李源打开书信,手指停在某处:“'次青(李源字)血性过人,然调度稍疏’。”

“短短十字,便将湖口之败的罪责归于门生。”他的声音有些发颤,“可大人知道吗?当时门生率五百乡勇死守要隘,力竭被俘,是咬舌装死才逃了出来。”

李源是聪明人,不可能贸然的说自己要自立门户,而是先行铺垫。

告诉李世安,说自己在曾某人那地位并不怎么样,然后看李世安反应。

虽然没有直接说曾某人的不是,但实际已经是这个意思了。

只是李世安没有想象中的反应。

于是,暖阁里陷入短暂的沉默,炭盆中的红炭突然爆出一声脆响。

李世安起身添了块炭,缓缓说道:“次青啊,你可知武昌收复后,朝廷为何把响银交给我全权负责?”

不等对方回答,他指了指墙上的地图,“湘军在豫章省处处掣肘,骆秉章在潇湘截留粮秣,官文在荆州冷眼旁观。这天下,终究还是要看谁手里有刀有枪。”

李源心中一动,抬头看向李世安:“中堂大人的意思是……”

李世安直接改了称呼,李源自然猜猜到了什么,但他还不敢确定。

“你是聪明人,也很主动!”

“我也知道你有野心,咱们也不是第一次见面了,我就直说了吧…。”

“我可以给你两个选择!”

“第一个,支持你自立,我支持五百支米尼枪,每月拨两千两饷银。”

李世安突然转身,目光如炬,“但是你的平江勇要改称‘楚勇’!”

“归湖广总督衙门直辖。”

李源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条件看似优厚,实则是要将他彻底从湘军体系剥离。

他想起曾某人近日的冷落,想起徽州战场上孤立无援的绝境,

当然,最重要的是,

他有小心思,有应对办法,终于咬牙道:“中堂厚爱,次青愿为前驱!”

“你不问问第二个选择?”

“次青选的就是第二个!”

“我都没说,你就选第二个?你知道本官给你的第二个选择是什么?”

“门生有所猜测!”

李源惶恐的说道:“您第二个选择,应该是要门生直接加入新军吧?”

“不错,聪明!”李世安若有所思的说道:“那你是什么意见?”

“门生的意见是,对内按照第二个选择,对外按照第一个选择…。”

李源小心观察着李世安的反应,看到李世安点头鼓励,便继续说道:“这次大战过后,新军肯定会被朝廷忌惮,”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所以,门生建议,楚勇还是游走于湘军与新军之间,表面独立比较合适…,这样门生在老师那里也能交差…。”

最后似乎怕李世安误会,马上补充道:“当然,门生绝对支持您的…。”

“先不说门生在老师那里现在遭到了不公,即使没有这事,门生为了自己的前途,也知道如何选择靠山…。”

“您比门生的年纪还小,但是地位已经即将位极人臣,跟着您,这辈子稳了,这一点,我那个老师没法比…。”

“而且,门生愿意接受您的制约!”

李世安满意地点头,从案头取过一份名册:“这是我帐下的两个营长,明日便去平江勇协助整编。至于粮台……”

他顿了顿,“就设在武昌城内,由布政使司直接监管。”

“这是对外的,对内,本官这边刚刚招降了长毛一名军帅…。”

“我把他安排给你当副手,加上数千招降的人,组建一个协…。”

“待到这次打下江夏大营,把太平军彻底赶出荆楚省,我给你请一个从四品知府,出任新军第一镇第三协旅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