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凡人修仙,韩老魔是我领路人 > 第630章 生死之悟

第630章 生死之悟(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田园生活的宁静,如同溪水般缓缓流淌,浸润着赵南与苏婉儿的日常。他们已渐渐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节奏,与村中邻里也熟络起来。其中,最常来往的,便是住在他们小院斜对面的一位独居老妪——村人都唤她陈婆婆。

陈婆婆年逾古稀,满头银丝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布满深深浅浅的皱纹,如同干涸土地上的裂痕,记录着岁月的风霜。她的背有些佝偻,步履蹒跚,但眼神却始终清澈温和,带着历经世事后的通透与慈祥。她儿子早年外出谋生,鲜少归来,老伴也早已过世,独自一人守着几间老屋和一小块菜地。

许是见赵南与苏婉儿面善,又似是长辈对晚辈天然的怜爱,陈婆婆时常会拄着拐杖,提着小篮,给他们送来一些自家园子里新摘的、水灵灵的蔬菜,有时是几根翠绿的黄瓜,有时是一把鲜嫩的小葱。她话不多,总是笑眯眯地看着他们,用带着浓重乡音的官话说:“自己种的,不值几个钱,你们年轻人,多吃点新鲜的。”

苏婉儿会请她到院中老槐树下坐坐,斟上一碗粗茶。陈婆婆便会絮絮叨叨地说些村里的旧事,哪家媳妇孝顺,哪家娃娃出息,或是她年轻时的艰辛。她的言语朴实,甚至有些琐碎,但那份毫无保留的善意与孤独老人对陪伴的渴望,却让赵南和苏婉儿心生暖意。他们也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她挑几担水,修补一下漏雨的屋顶。这种邻里间最寻常的互助,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简单而纯粹。

然而,生命的规律,并不会因这份温情而有丝毫改变。

这一日清晨,村中的宁静被一阵压抑的哭声和急促的锣声打破。消息很快传开——陈婆婆昨夜在睡梦中,安详地去了。

赵南与苏婉儿得知消息时,正在院中洗漱。动作不由得一顿,空气中仿佛瞬间弥漫开一种沉重而肃穆的气息。他们放下手中的物事,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复杂的情绪。那并非修士面对同道陨落时的兔死狐悲或物伤其类,而是一种更接近凡人本能的、对生命逝去的愕然与一丝淡淡的哀伤。

他们随着村民,来到了陈婆婆那间更加显得冷清破败的老屋。屋前已聚集了不少人,脸上多是悲戚与默然。陈婆婆的遗体已被整理好,穿着她生前最体面的、浆洗得发白的蓝布寿衣,静静地躺在门板搭成的灵床上,面容安详,仿佛只是陷入了沉睡。她的儿子尚未赶回,只有几位同宗的晚辈和村中长者在一旁帮忙张罗。

没有修士坐化时的天地异象,没有元婴离体、夺舍重生的可能,更没有逆天改命、向天争寿的壮烈。有的,只是最自然、也最无情的生命终结。如同秋叶飘零,冬雪消融,是这天地间最朴素、也最不可抗拒的规律。

葬礼按照村中古老的习俗进行,简单而肃穆。没有繁复的法事,没有昂贵的陪葬,只有村民们自发前来,送上几刀黄纸,几句哀悼。一位村中长者用苍凉的声音,念诵着送魂的古老歌谣,语调悠长,带着对往生者的祝福与对生命无常的慨叹。

赵南和苏婉儿也站在送葬的人群中,穿着素色的衣衫,默默地看着这一切。他们看着那具薄棺被缓缓放入挖好的土坑中,看着一锹锹黄色的泥土逐渐将其掩埋,最终堆起一个不大的坟茔。

周围的村民,无论是与陈婆婆亲近的,还是寻常往来的,脸上都带着哀伤,但更多的,是一种近乎于认命的平静。他们哭泣,但并非歇斯底里;他们悲伤,但并未质疑不公。他们似乎早已将“生老病死”看作是如同春夏秋冬一般自然轮回的一部分,悲伤过后,生活仍要继续。这种对死亡的接受与坦然,与修真界那种“我命由我不由天”、千方百计甚至不择手段也要延长寿元、躲避死亡的态度,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赵南怔怔地望着那座新坟,耳畔是村民低低的啜泣和长者苍凉的送魂歌谣,脑海中却翻腾起无数的念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