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1 / 2)
希宁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挫败感。
作为方案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这次失败,她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不。”陆沉却摇了摇头。
他走到希宁身边,指着屏幕上那条几乎垂直的能量曲线。
“数据没错,模型也没错。”
“是我们的手法,太粗暴了。”他看着那条曲线的起点,“我们就像一个第一次学开锁的新手,拿着一把大锤,对着锁芯一通猛砸。”
“门没打开,锁却被我们砸坏了。”
这个比喻,让希宁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陆沉的意思。
“你是说……我们不应该强行去聚集能量,而是应该去引导它?”
“对。”陆沉的视线转向峡谷的三维地图,“这个系统是平衡的。
我们用一个强大的外力去打破它,它自然会用更强大的力量反击回来。”
“那如果,我们不用锤子,而是用一根羽毛呢?”
“羽毛?”诺凌听得一头雾水。
“一种共振。”
希宁的眼睛亮了起来,她迅速领会了陆沉的思路,先前的沮丧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技术人员特有的亢奋。
“我们不需要制造一个强大的能量信标,我们只需要找到这个巨大电磁场的固有频率,然后用一个极小的功率,去进行同频率的脉冲激励!”
“就像推秋千一样!每一次都在最合适的点,用最小的力气推一下。”
“当脉冲的次数足够多,能量就会被我们‘诱导’着,在我们想要它释放的地方,进行一次可控的、烈度大大降低的放电!”
“这个方案,可行性有多高?”陆沉立刻追问。
“百分之九十!”希宁无比自信,“我需要五分钟,重新编写一套‘脉冲共振协议’!这次,我们不当屠夫,我们当一个按摩师!”
“好。”陆沉点了点头,转向通讯器。
“李峰。”
“在,领主。”
峡谷溶洞内,李峰的声音听上去还算镇定。
“你那边情况如何?人员和车辆损失?”
“报告领主,人员无一伤亡,全员状态良好。”李峰的汇报清晰而迅速,“车辆两台被冲击波掀翻,但主体结构完好,扶正后应该还能启动。
最大的问题是洞口的塌方,我们需要工程设备才能清理出通道。”
“清理通道的任务,交给徐明的搜救队。”陆沉下令,“你现在,立刻组织人手,将两台翻倒的车辆扶正,检查所有装备。”
“另外,再准备一台铁狼。”
听到这句话,李峰愣了一下。
“领主……还来?”
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那个还在冒着黑烟的琉璃大坑,心有余悸。
“这次,换个姿势。”陆沉的语气里,听不出丝毫的动摇,“五分钟后,希宁会把新的协议发给你。”
“……是!”
尽管心里犯嘀咕,但李峰还是选择了无条件执行。
“兄弟们,都别闲着了!干活!”
他一声令下,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
几十个身强力壮的汉子,用撬棍和牵引绳,硬生生将两台十几吨重的越野车,重新扶正。
工程兵们则手忙脚乱地检查着车辆的线路和引擎,更换破损的零件。
五分钟后。
希宁的声音准时在控制室响起。
“‘脉冲共振协议’编写完成!已发送!”
溶洞内,李峰的战术平板上,接收到了一个全新的数据包。
工程兵们立刻将协议植入到了一台新的铁狼体内。
这一次,铁狼的探针没有再亮起那种骇人的光芒,只是在顶端,有微弱的蓝色电光,以一种固定的频率,轻微地闪烁着。
另一边,徐明的搜救队,已经在塌方的洞口展开了作业。
小型的工程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开始清理那些巨大的落石,发出阵阵刺耳的摩擦声。
整个溶洞,形成了一幅奇特的画面。
一边是紧张有序的灾后自救,另一边,则在准备着一场更加疯狂的实验。
“报告领主,车辆和人员已准备就绪。”
“报告领主,新引雷针已部署完毕。”
李峰和希宁的声音,几乎同时响起。
控制室内,所有人的目光,都再次聚焦到了主屏幕上。
气氛,比第一次时更加凝重。
因为所有人都清楚地知道,一旦失败,后果将不堪设想。
陆沉深吸一口气,他看了一眼屏幕上那个全新的、代表着“脉冲共振”的启动按钮。
他按了下去。
然后,他对着通讯器,用一种混合着命令与调侃的语气,缓缓开口。
“希宁。”
“这次,温柔一点。”
“收到。”
希宁的回应简洁而专业。
她轻轻推动了控制台上的一个虚拟滑块。
溶洞内,那台全新的铁狼,探针顶端的蓝色电光,开始以一种奇特的韵律闪烁起来。
一明,一暗。
不快,不慢。
仿佛一颗正在跳动的心脏。
这一次,没有骇人的能量聚集,没有刺眼的电网。
只有一阵若有若无的低频嗡鸣声,在空气中悄然散开。
溶洞外的天空,也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反应。
乌云没有狂暴地翻滚,而是开始缓慢地、有规律地旋转起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肉眼可见的漩涡。
漩涡的中心,正对着溶洞的正上方。
“频率同步了!”希宁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压抑的兴奋,“它上钩了!”
“共振强度正在稳定提升……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五十……”
“能量正在被引导向我们设定的释放点!”
李峰和他的手下们,紧张地看着这一切。
虽然这次的动静远不如上次那般毁天灭地,但这种温水煮青蛙般、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的诡异感觉,反而更让人头皮发麻。
“所有小组注意!准备进入开采区!”李峰对着通讯器低吼。
十个由工程兵和战斗人员混合编成的小组,已经等在了矿壁前方的安全距离外。
他们手中拿着小型的、经过改装的开采钻头和样本收集箱。
“共振强度,百分之九十……已达到临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