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天使巡边,北地气象(2 / 2)
这一切,都落在九天之上李凌的“眼”中。他“看”到,随着巡视的深入,周仁身上那股“审视” 的气息,渐渐被一丝“认可” 与“惊讶” 所取代。邓公的“锐利” 也稍减,多了几分“务实” 的探究。而北地方面,那因迎接审视而产生的信仰波动,逐渐平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坦然” 与“自信” 的光泽,因为北地展现出的,是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果。
期间,亦有细微之处,可见神意。比如,巡视城防时,原本阴沉的天空恰好云开片刻,冬日暖阳照亮了巍峨的城墙和锐利的箭垛;检阅军队时,寒风恰巧转向,未直扑校场,使演练更为顺畅;甚至周仁偶感风寒咳嗽时,随行医官呈上的汤药,效果似乎格外显着。这些微不足道的“巧合”,并未引起任何注意,却让整个巡视过程更为顺畅、舒适,无形中加深了使者对北地“政通人和”、“气象正大”的良好印象。
李玄业始终陪同在侧,言行举止,不卑不亢。介绍情况时,数据详实,条理清晰;回答询问时,坦诚直接,既有对成绩的肯定,也不回避边地治理的难处(如胡患频仍、气候苦寒等)。他并未刻意彰显北地实力,但那份基于事实的从容与自信,反而更具说服力。
数日后,周仁提出欲往朔方边塞一观。李玄业即命赵破奴陪同前往。在朔方高阙塞,周仁登高远眺,但见长城蜿蜒,烽燧相望,守卒精神饱满,巡骑往来不绝。赵破奴详细介绍了防务体系、预警机制、与匈奴交战情况,并呈上斩获首级、缴获旌旗等物为证。虽未亲见战事,但边关那种外松内紧、枕戈待旦的肃杀之气,以及将领士卒眼中那种久经沙场的锐气与沉稳,给周仁和邓公留下了深刻印象。
巡边半月,周仁、邓公所见所闻,皆是北地军容整肃、武备修明、仓廪充实、吏治清明、民生安稳之象。与传闻中边镇或骄奢、或疲敝的景象截然不同。
临行前夜,周仁在馆驿单独召见李玄业。
“王爷,”周仁语气平和,却目光如炬,“此番巡边,北地气象,确令老夫耳目一新。将士用命,吏治堪夸,仓廪尤足,实为边镇楷模。陛下常忧边事,若知北地如此,必感欣慰。”
“大夫过誉。”李玄业躬身道,“此皆赖陛下天威,将士用命,百姓勤劳。玄业唯知恪尽职守,保境安民,以报皇恩。”
周仁微微颔首,话锋却微微一转:“然,王爷可知,如今朝中,于藩国之事,颇多议论?”
李玄业神色不变,坦然道:“玄业身处边陲,于朝中大事,不敢妄议。唯知尽人臣之本分,守土安民。北地安危,关乎社稷,玄业断不敢有负圣恩,亦不敢有负先王遗训。”
周仁凝视李玄业片刻,见其目光清澈,言辞恳切,终是缓缓道:“王爷能作此想,甚好。守土安民,乃人臣大节。望王爷永葆此心,则北地幸甚,朝廷幸甚。”
“玄业谨记大夫教诲。”
次日,天使车驾启程返京。李玄业率众官送至城外十里。望着远去的车队,他轻轻舒了一口气,知道北地算是过了第一关。他转身回城,步伐沉稳。怀中魂佩,传来一丝温和的赞许之意。
紫霄宫中,李凌的神念,能感到那来自北地的信仰光流,在使者离去后,不仅未减,反而因这番“检验”的顺利通过,变得更加凝实、纯粹,那“信心” 与“凝聚力” 的光辉愈发耀眼。他知道,这番巡视,虽未完全消除朝廷的疑虑,但无疑为北地赢得了宝贵的缓冲时间与更多的主动权。
然而,他的神念投向东方,那代表长安的煌煌气运中,一丝“肃杀” 之意并未消散,反而更加凝练。而关东方向,那“怨愤” 与“躁动” 的乌云,正加速汇聚。
风暴,并未远离,只是暂缓。而北地,已在这场前哨战中,展现了它的坚韧与力量。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景帝纪:“(中元)八年春……正月……使太中大夫周仁等巡行天下……”
* 家族史·靖王本纪:“景帝中元八年春,天使周仁、邓公巡边至北地。玄业公以诚相见,尽展边镇军容政绩。天使观之,称善而去。北地根基,由是愈固。”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帝君临霄,佑天使巡边。微调气候以利观瞻,稳嗣君心以显坦诚。北地气象,得展于天颜之前,信仰弥坚。”
* 北地秘录·天使巡边:“八年元月,天使周仁至。靖王玄业不卑不亢,尽示边镇实情。军容整肃,仓廪充实,吏治清明,天使叹服。人谓北地之治,冠绝边州,实有神助,得坦然应对天威。”
(第四百三十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