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能量扰动与反击前夜(1 / 2)
南部礁石区的边缘,海浪有节奏地拍打着黝黑的岩石,溅起白色的泡沫。
林海独自划着小艇,停在了距离那片能量紊乱区域尚有一段安全距离的海面上。
阳光下的海面看起来平静如常,但他手腕上的“寻踪手套”却持续传来一种低沉的、令人不适的震颤,仿佛指尖下的海水不再是流动的生命,而是粘稠污浊的泥沼。
他没有贸然进入核心区,而是取出了昨夜深思熟虑后,耗费了 5点 气运值兑换的新工具—— “环境采样与分析无人机(微型)” 。
这是一个仅有巴掌大小、形似银色甲虫的精密装置,可以低空飞行或短暂潜航,采集空气、水样及土壤(沉积物)样本,并能进行初步的实时成分与能量波动分析。
他将无人机轻轻放入海中。
甲虫背部亮起微弱的蓝光,悄无声息地潜入水下,朝着那片被标记的区域飞去。
林海手中的控制器屏幕上,实时传回水下画面和各种跳动的数据。
画面中,靠近那些黑色鹅卵石分布的区域,海水显得异常“浑浊”,并非泥沙所致,而是一种能量扰动的视觉扭曲效应。
数据显示,该区域的微生物群落活性异常之高,但多样性却在锐减,几种厌氧菌和未知的嗜能量微生物占据了绝对主导。
水样的能量读数如同失控的心电图,剧烈而无规律地上下窜动,峰值远超正常海域数十倍。
无人机小心地避开几块较大的黑色鹅卵石,在其周围采集了水样和附着其上的微生物膜。
当它试图靠近一块半埋在沙地里、不断散发紊乱波动的黑色石头时,控制器突然发出尖锐的警报!屏幕上的数据瞬间飙红,无人机的信号变得极不稳定,画面开始剧烈抖动、出现雪花。
林海立刻操纵无人机迅速后退。
直到退出约十米开外,信号才逐渐稳定下来。
“好强的干扰源……”
林海喃喃自语。
分析结果同步传回:这些黑色鹅卵石确实不是自然产物,其内部结构呈现人工雕琢的痕迹,核心是一种未知的、能持续散发特定频谱能量波的晶体,这种能量波对现有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强烈的扰乱和破坏作用。
“果然是人为的。”
林海眼神冰冷。
秦雨的猜测被证实了。
这不是自然变异,而是有针对性的破坏,或者……是某种不成熟的能量技术泄露造成的污染?联想到蓝海矿业对此地的异常关注,答案似乎不言而喻。
无人机带回来的数据还显示,这种能量扰动并非一成不变,其强度和范围似乎在以某种缓慢的周期波动,并且在某些特定时刻,会与更深层海域(指向那个异常信号点)的能量波动产生极其短暂的“共振”。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林海脑海中闪现。
如果这些石头是“干扰器”,那么能否找到方法,暂时“关闭”或者“屏蔽”它们,甚至……利用这种共振,反过来追踪其能量的源头,或者给可能正在附近窥探的蓝海矿业船只制造点小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