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新的航向(1 / 2)
省农展馆中心舞台的射灯打在林海身上,将他那件略显旧却洗得干干净净的蓝灰色夹克映得有些发白。
台下,是黑压压的人群和无数道审视的目光。
他深吸一口气,鼻腔里仿佛又灌入了白沙湾清晨带着咸腥的海风,这让他砰砰直跳的心渐渐沉稳下来。
他没有准备花哨的演讲稿,只是双手微微抬起,向着台下示意,声音透过麦克风传出,带着一种海边人特有的朴实和坚定: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我是白沙湾海洋养殖合作社的林海。”
开场白简单直接。
他没有过多讲述个人的故事,而是将所有的焦点都汇聚在了那片生养他的海洋和合作社共同努力的成果上。
“我们白沙湾,地方不大,但海好。”
他侧身,指向身后大屏幕上适时亮起的照片——那是苏晓月提前准备好的,晨曦中的白沙湾,波光粼粼,礁石嶙峋,渔民们正在浅滩忙碌。
“我们的海产,就长在这样的水里。”
他的介绍围绕着三样东西展开。
首先是 “活” 。
大屏幕上切换出活体紫藻在特制水族箱中微微摆动的特写,深紫色的叶片在水流中舒展,充满了生命力。
“这是我们合作社和科研团队一起培育的紫藻,它不光是颜色好看。”
林海顿了顿,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我们初步研究发现,它富含的多糖和微量元素,对土壤改良、甚至做高档饲料,都很有潜力。它代表着我们向大海要效益,但不是一味索取,也在尝试更深度的理解和利用。”
接着是 “鲜” 。
画面变成了合作社社员们赶海、收网、分拣海鲜的场景,肥美的生蚝、张牙舞爪的螃蟹、还有那筐在灯光下鳞片闪着金光的金鳞鱼。
“这是我们白沙湾的日常。”
林海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我们的‘白沙湾’品牌干货,像烤虾干、紫菜饼,用的就是最新鲜的原料,用最传统的法子加工,为的就是留住大海原本的味道。”
最后是 “故事” 。
屏幕上出现了那块仿制的“福昌号”青花瓷片特写,背景是朦胧的古沉船想象图。
“在我们白沙湾的外海,躺着像‘福昌号’这样的老朋友。它们沉睡了很久,也守护了我们渔场很久。”
他没有深入沉船宝藏,而是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海洋生态和历史传承,“我们合作社以后也想围绕这些沉船故事,做点海洋文化的文章,让更多人知道,我们渔民靠海吃海,也更懂得敬海、护海。”
短短五分钟,林海没有一句空话套话,全部围绕着实实在在的产品、技术和未来的构想。
他语调平稳,偶尔带着点年轻人谈到热爱事物时的亮光,更多的是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靠谱。
当他鞠躬下台时,台下在短暂的寂静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气运值:85/100。
这一次,数值跳动得明显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