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雁过拔毛(1 / 2)
正当李文彬震惊于支援型飞船的实体装甲板之际。
一扇空间门在一旁开启,一名工作人员步履匆匆地来到吴柏笙面前。
“吴老,方砚樵院士说他们项目遇到了一些难题,需要您过去协助一下。”
吴柏笙原本紧皱的眉头松开,不解地问道:“老方不是在做曲速泡的研究吗?结果呢?”
工作人员讪讪一笑,解释道:“炸掉了。”
“……”
几乎不用动脑思考,吴柏笙已经猜到织女时空编织系统被炸毁的原因了。
但是,生成曲速泡需要的正能量密度,已经不是现有材料学可以解决的事情了,上亿摄氏度的高温,现有的材料没有一个是能扛住的。
“那老周他们的黑洞粒子反应炉怎么样了?”吴柏笙继续追问道。
“周凌琛院士的项目进展也不太顺利,黑洞喷流直接将实验装置蒸发了大半,黑洞喷流的冲击导致实验装置偏移,现在残留的实验装置正在坠入黑洞。”工作人员回答道。
吴柏笙脸上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
看来,现有的材料学差不多已经走到极限了。
再往后便是简并态材料或是奇异物质。
但是,这两者也未必能扛住上亿摄氏度的高温,更不要说约束和操控极端能量。
而他们一直在材料的范畴里打转,幻想找到更耐高温的物质。
但是……真正的答案,或许根本就不是材料,而是物理规则本身。
想到这里,吴柏笙的目光看向支援型飞船的实体装甲板。
某种力场的宏观凝聚态,这确实可以作为材料学的新方向去考虑了。
思考片刻,吴柏笙看向李文彬说道:“文彬,你继续试验采集数据,我去老方那边看看情况。”
“好的,老师。”
吴柏笙又简单叮嘱了两句,便跟着工作人员离开了。
……
火种试验场资料库。
张明远席地而坐,全息书籍的内容随着张明远的视线自动替换内容,张明远脸上的表情时而皱眉,时而豁然开朗。
本来,张明远和其他社会学研究者一样,准备了厚厚的一沓问题手册,想要通过幕后之人向残缺的意识提问。
结果还没开始提问,这个环节就结束了。
残缺的意识以问题太多为理由,直接向他们开放了非科技资料库。
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所有书籍均只能在资料库中查看,不可带出。
当然,残缺的意识表示,如果它心情好,愿意回答他们提出的疑问。
然后……
张明远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如何构建一个后稀缺社会?”
得到的回复是这样的。
[如果一个人无需工作也能丰衣足食,你认为驱动他去创造、学习或为社会做贡献的动力会是什么?]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环境下,公平或平等的内涵会发生变化吗?例如,是结果的绝对平等更重要,还是机会的平等更重要?]
张明远直呼好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