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京州常委会上的争吵(1 / 2)
京州市委常委会议室,气氛凝重。
尽管窗外阳光明媚,但室内却弥漫着一股无形的硝烟。
市委书记李达康坐在主位,面色铁青。
市长吴雄飞坐在他对面,脸色同样不好看,双手抱在胸前,嘴角紧抿,显露出罕见的固执。
今天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迫在眉睫的先前发生爆炸的棚户区改造工作。
那五个亿的协改资金历尽波折追了回来,也划拨到了市财政的账上。
但棚户区那片破旧的危房,依旧毫无动静,像一块丑陋的伤疤,烙在京州快速发展的城市版图上,更烙在李达康的政治生命线上。
“资金已经到位快一个星期了!为什么拆迁工作还没有启动?补偿方案为什么还停留在纸上?!”李达康的声音陡然拔高,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目光锐利地扫过分管城建的副市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最后定格在市长吴雄飞身上。
“雄飞同志,你是市长,政府这边的工作,你要负起总责!这种效率,怎么向省委交代?怎么向棚户区几千户眼巴巴盼着的群众交代?!”
李达康的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焦灼和不满。
棚户区改造是他挽回声誉、证明能力的关键一役,他不能再等,也等不起了。
吴雄飞迎着李达康的目光,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表态执行,而是缓缓坐直了身体,清了清嗓子,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持:“达康书记,您的心情我理解。但是,推进工作,我们还是要讲政策,讲程序,不能蛮干。”
吴雄飞拿起面前的一份文件:“这是前期我们市政府组织工作人员,对棚户区居民进行的改造意愿摸底调查的汇总结果。数据显示,目前明确同意现有补偿方案和搬迁计划的居民户数,占总户数的比例是百分之八十七点三。”他特意停顿了一下,加重了语气,“这个数字,没有达到我们京州市规定的,‘同意改造居民比例需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方可启动征收程序’的要求!”
吴雄飞放下文件,目光坦然地看着李达康:“法规是我们自己立的,如果我们市委市政府自己都不遵守,朝令夕改,以后还怎么取信于民?怎么依法执政?我的意见是,工作要继续做,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剩下那部分群众的思想工作,把补偿方案宣传到位,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努力把同意率提上去,达到法定要求再启动。否则,仓促上马,后续一旦引发大规模的信访稳定问题,谁来承担责任?”
吴雄飞这番话,有理有据,完全站在了政策和民意的制高点上。
但与会的人都心知肚明,吴雄飞年后就要到点退休,他现在最求的就是一个“稳”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绝不愿意在职业生涯的最后时刻,去碰棚户区改造这个极易引爆矛盾的炸药包。
所谓的遵守程序,不过是他明哲保身的挡箭牌。
李达康的脸色瞬间变得更加难看,他猛地一拍桌子,“砰”的一声巨响震得所有人心里一颤。
“程序?!法规?!雄飞同志!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在这里死抠条文!”李达康霍地站起身,身体前倾,几乎是在低吼,“棚户区那些房子是什么情况你不知道吗?多是危房!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这是涉及几千户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