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李青天上线(2 / 2)
“清楚了,李书记!”众人异口同声,只是这声音里,多少带着些无奈和惶恐。
“那就去办!”李达康大手一挥。
几人如蒙大赦,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李达康的办公室。
吴雄飞走在最后,脚步沉重,背影萧索。
……
当天晚上,京州市电视台的晚间新闻,以黄金时段和近乎专题报道的规格,隆重播出了李达康在市政府门口处理老矿工上访事件的“感人”画面。
新闻镜头精心剪辑,着重突出了李达康弯腰捧起劳模证书时那“沉痛”而“尊敬”的表情,
李达康面对群众时那“诚恳”而“坚定”的承诺,以及他现场办公、雷厉风行下达指令的“担当”形象。
配上京州电视台播音员那充满感情的解说:
“……面对为京州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老矿工们,市委书记李达康同志用最真诚的态度,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对有功之臣的深切关怀和高度负责!
李书记现场承诺,将亲自挂帅,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彰显了市委市政府改善民生、不惧艰难的坚定决心和强大执行力!……”
电视台的这番操作,无疑是得到了市委宣传部的明确指示,目的就是将李达康塑造成一个亲民、果敢、敢于担当的正面典型,试图用舆论来为他加分,对冲之前因棚户区改造停滞和棚户区爆炸带来的负面影响。
果然,经过京州电视新闻和后续网络媒体的发酵,李达康的口碑在民间,尤其是在普通市民中,开始呈现出一边倒的赞扬之势。
“李书记真是个好官啊!能体谅我们老百姓的难处!”
“看看人家这态度,亲自到门口解决问题,比那些躲着不见人的官强多了!”
“希望能说到做到,快点把棚户区改造好!”
“有李书记这样的领导,我们京州有希望!”
各种赞誉之声在社交媒体、街头巷尾流传开来。
然而,这种刻意引导的舆论,却像一把双刃剑,带来了李达康没想到的严重后果。
第二天一早,京州市信访局刚刚开门,就被汹涌而来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
这些人不再是沉默的老矿工,而是来自全市各个角落、此前因为各种拆迁项目而对补偿标准不满的拆迁户!
他们群情激愤,挥舞着手中的材料,高声呼喊着:
“我们要见李达康书记!”
“只有李书记才会给我们老百姓做主!”
“我们那里的拆迁补偿太低了!根本不合理!”
“电视台都放了!李书记说了要公平合理!我们要重新谈价格!”
“之前给我们的标准我们不接受!要求按照现在的市场价重新评估!”
信访局的工作人员瞬间傻眼,他们从未经历过如此阵仗。
这些拆迁户们仿佛一夜之间找到了“救星”和“尚方宝剑”,就是那位在电视上承诺“公平合理”、“优化方案”的李达康书记。他们认准了只有李达康才能打破之前既定的补偿方案,为他们争取到更大的利益。
信访局内乱成一团,哭喊声、争吵声、拍桌子声不绝于耳,局面几乎失控。
信访局长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边调集所有人手维持秩序、进行登记安抚,一边火速向市委市政府汇报这突如其来的、规模更大的集体上访事件。
而与此同时,在光明峰棚户区内,在一间低矮破旧的平房里,十几位之前明确表示反对拆迁、或者对补偿方案极度不满的老矿工和住户正在秘密商谈。
电视上对李达康的吹捧和李达康本人的表演,非但没有打消他们的疑虑,反而激起了他们更强的逆反心理。
“看到没?唱的好听!说什么优化方案,我看就是想把我们这些‘钉子户’尽快拔掉!”
“他李达康这么急,还不是为了他自己的官帽子!他会真心为我们考虑?”
“当着电视说得天花乱坠,背后指不定用什么手段呢!我们要是松了口,以后哭都来不及!”
“对!不能信他们的!只要我们这些人抱成团,坚决不搬,看他能怎么办!”
“他们要是敢来硬的,我们就去省里,去帝都!把我们这些老骨头当年怎么为国家流血流汗的故事,好好跟上面的领导说道说道!”
这些老矿工们态度异常坚决,私下约定,互相通气,结成同盟,誓要扞卫自己认定的“公平”和权益。
京州的这个年关,注定无法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