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李达康的现场处理(1 / 2)
京州市信访局的接待大厅,黑压压的人群挤在一起。
哭喊声、争吵声、上访人员拍打桌面的“砰砰”声,以及工作人员的劝解声,混合在一起。
上访人群人群冲击着信访局工作人员的防线,局面也即将失控。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门口传来一阵骚动。
有人突然大喊喊:“李书记来了!李书记来了!”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朝着门口望去。
李达康,在一众市委工作人员和警察的簇拥下,面色沉静地走进了信访大厅这片混乱的中心。
李达康没有理会众人各异的目光,他径直走到接待大厅相对空旷一些的区域,目光锐利地扫过全场,然后对满头大汗的信访局局长下达了指令,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乱哄哄的能解决什么问题?!立刻组织所有能动用的人手,开辟临时登记点!对所有今天前来上访的群众,按照诉求进行分类登记!”
李达康语速很快:“第一类,对过去已完成拆迁项目的补偿标准有异议,要求重新审核或追加补偿的,单独登记造册!第二类,对当前正在进行,特别是光明峰棚户区改造项目补偿方案不满,要求提高标准的,另列一册!动作要快!”
信访局局长立刻转身嘶哑着嗓子安排下去。
很快,工作人员抱着登记本和表格快步走了出来,在大厅里临时摆开桌子,引导人群按类别排队登记。
李达康继续命令随行的市委副秘书长:“立刻通知!凡是涉及登记第一类诉求的相关项目负责人,无论是哪个区、哪个开发主体,只要人还在京州,一个小时之内,必须赶到信访局现场!带着当年的政策文件、补偿标准和相关档案!涉及第二类诉求的,市住建局、国土局、财政局,还有光明峰项目指挥部的相关负责同志,全部到场!”
李达康这是要采取“饱和式”接待和“现场办公”的方式,试图用高效和看似公开透明的姿态,来化解这场危机。
也要让上访群众看到京州市委市政府“解决问题”的决心,同时也将压力和矛盾分散到各个具体部门和责任人头上。
命令被迅速执行下去。随着登记工作的开展,混乱的场面稍微有序了一些,虽然依旧嘈杂,但至少不再是盲目的冲击。人们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开始排队登记,诉说自己的委屈和诉求。
不久后,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气喘吁吁地陆续赶到。在李达康坐镇监督下,一场特殊的、规模空前的现场接访和答疑在信访局大厅及周边临时开辟的区域展开。
面对第一类,翻旧账的群众,相关项目负责人被要求当着李达康和上访群众的面,出示当年的政策文件、评估报告和补偿协议。对于其中一些确实因为历史原因、政策衔接或当时执行存在瑕疵的问题,李达康当场指示相关部门限期复核,确有错误的要纠正,该追责的要启动追责程序。
这一手,暂时安抚了一部分确实有冤屈的群众。
而对于更多单纯觉得当年补偿低、要求参照现行标准大幅提高的,相关部门则严格按照当年有效的政策和合同进行解释,态度坚决地表明无法推翻既定事实。
尽管引来一片骂声和不满,但在李达康的强压和现场维持秩序的警察的威慑下,暂时没有酿成更激烈的冲突。
对于第二类,聚焦光明区矿工棚户区的群众,住建局、国土局的官员们则反复解释当前补偿方案的制定依据、标准和合法性,强调其相对于市场价和周边区域的合理性。
李达康也亲自出面,对着群情激愤的人群喊话,承诺会对方案进行更细致的宣传解读,并严格监督执行,确保公平,但绝口不提推翻现有方案或普遍提高标准。
李达康采取的是“分化瓦解,个案处理,守住底线”的策略。通过快速响应和现场办公,给一部分人希望,压住一部分人的气焰,将大规模的群体性诉求,化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可控的个案问题。
整个过程,李达康展现出惊人精力和强硬的腕力。
吴雄飞,在病床上,做出了他政治生涯中最后,也是最决绝的决定。
吴雄飞吩咐自己的秘书,将那份已经签好名字的《关于辞去京州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的申请》,密封好后,直接报送至汉东省委组织部。
当这份辞职信被送到省委组织部办公厅时,负责接收的办公厅主任一看信封上的署名和内容,顿时倒吸一口凉气。省会城市的市长在年关之际主动请辞,这绝对是重大突发情况,性质极其严重!
组织部办公厅厅长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拿着信件,快步走进了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吴春林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