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因土施教(2 / 2)
接着,赵小满走向普特拉王子。她指着那盆粘稠的红泥:“王子殿下,贵国土地肥沃,水热充沛,此乃天赐之福。”
普特拉脸上露出自豪之色。
“然,福兮祸所伏。”赵小满语气平和,却带着警示,“土壤过粘,透气性差,雨季易成涝渍,根系难以深扎,且湿热环境,最易滋生病虫。”
她带着普特拉来到另一片模拟湿热环境的实践田,这里垄沟挖得极深,田边排水渠纵横。“针对此等土壤,首要便是深翻晒垡,打破板结,并开深沟排水,确保雨停田干。其次,”她指向田边种植的一些特定香草和植物,“可间作或轮作一些具有驱虫抑菌效果的植物,如除虫菊、薄荷等,此为生物防治之法,减少对药物的依赖。至于‘丰女一号’,在此地种植,需特别注意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极佳之地,并适当稀植,保证通风透光。”
普特拉王子脸上的骄傲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认真的领悟。他原本以为大燕的农技主要是关于种子,现在才明白,精细的田间管理同样至关重要,甚至更能决定成败。
最后,赵小满来到巴特尔长老面前。草原长老只是沉默地看着那盆黑色沃土,眼神复杂。
“巴特尔长老,”赵小满的声音带着一丝理解,“由牧转农,并非易事。草原土地肥沃,但耕作方式与游牧迥异。”
她没有急于讲解技术,而是问道:“贵部尝试农耕,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巴特尔沉默片刻,用生硬的汉语夹杂着手势道:“草……草长得太快,抢不过……苗。风大,苗易倒。”
赵小满点头,引他来到一片模拟草原环境的田块,这里种植的粟苗行间,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半腐熟的秸秆。
“此为‘覆盖之法’,”赵小满解释道,“以秸秆或干草覆盖裸露的土地,既可抑制杂草生长,减少锄草之劳,又可保墒抗旱,减缓风蚀。待其腐烂,亦是肥料。”她又指着田边种植的几行高大、抗风的桑树和灌木,“此为‘防风林’,可有效降低风速,保护幼苗。”
她看着巴特尔:“农耕需耐心,需定居,需精耕细作。‘丰女一号’虽好,但长老或可先从种植一些生长周期短、易于管理的豆类或蔬菜开始,让部民逐步适应农耕生活,积累经验,再图扩种粟米。”
巴特尔长老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他缓缓点了点头。赵小满的建议,务实而体贴,并非好高骛远,而是真正考虑到了他们转型期的实际困难。
一上午的课程结束,三位使者收获的,远不止于知识。他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基于深刻理解与尊重的、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这位看似年轻柔弱的大农师,其胸中所学,其对不同土地、不同文明的洞察与包容,让他们心生敬意。
赵小满送走三位若有所思的使者,独自站在讲堂外,心口那殷红的胎记传来阵阵温热的、仿佛与更广阔天地相连的搏动。她深知,传播农技,不仅仅是输出种子和方法,更是传递一种与土地和谐共处、因地制宜的智慧。而这,正是“丰女国际农学院”存在的真正意义,也是她与“大地之心”深度融合后,所应履行的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