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老宅藏秘:墙内骸骨牵出陈年凶案(1 / 2)
1991年暮春,南州老城区拆迁改造正酣,斑驳的砖墙被推土机推倒,扬起阵阵尘土。刑侦大队的传呼机突然急促作响,林砚刚结束警校授课,见状立刻接起,听筒里传来派出所警员急促的声音:“林队,老城区拆迁工地发现一具骸骨,疑似命案!”
林砚心头一紧,当即叫上苏晓和赵伟驱车赶往现场。拆迁工地位于老城区最深处,周围围满了围观村民和施工工人,警戒线已经拉起,几名警员正维持秩序。工地负责人面色惨白地守在一旁,见林砚等人到来,连忙迎上前:“林警官,是工人拆老房子时发现的,骨头藏在墙体夹层里,吓死人了!”
林砚穿过人群,走到一栋半塌的老宅前。这栋老宅墙体斑驳,木质横梁早已腐朽,工人正停下手头工作,不敢靠近。墙体被拆开一个大洞,里面隐约能看到散落的白骨,周围还嵌着一些破旧的衣物碎片。
“先封锁现场,禁止任何人靠近,避免破坏物证。”林砚吩咐道,随后戴上手套,和苏晓一同蹲在洞口观察。苏晓拿出强光手电照向洞内,仔细查看骸骨形态:“骸骨完整度较高,初步判断为成年人,性别需进一步检测,死亡时间至少在五年以上——衣物碎片腐朽严重,能看出是80年代常见的的确良面料。”
林砚目光扫过墙体结构,发现夹层是人为砌出来的,砖缝间的水泥松动,显然是后期封堵的痕迹:“凶手刻意将尸体藏在墙内,说明大概率是熟人作案,想掩盖罪行。赵伟,立刻联系社区网格员,查清这栋老宅的历任住户,尤其是五年前的房主。”
赵伟应声而去,林砚则和苏晓开始细致勘查。苏晓用特制工具小心翼翼地将骸骨从墙体夹层中取出,逐一摆放整齐,同时提取周围的泥土和衣物碎片:“骸骨上有多处骨骼裂痕,尤其是颅骨有凹陷,疑似钝器击打所致,初步判断为他杀。”
林砚盯着墙体夹层的砖缝,发现其中夹杂着少量暗红色粉末,当即用载玻片收集:“苏晓,检测一下这粉末成分,说不定是血迹残留。另外,仔细检查衣物碎片,看看有没有能证明身份的标识。”
这时,赵伟带着网格员赶了回来,手里拿着一份住户档案:“林队,这栋老宅历任房主查清楚了。最早是一位姓陈的老人居住,1983年老人去世后,房子留给了侄子陈志强。陈志强住到1986年,突然搬离老城区,之后房子就一直闲置,直到这次拆迁。”
“陈志强?”林砚皱起眉,“他为什么突然搬离?现在人在哪里?”
“网格员说,陈志强当年搬离得很仓促,没跟邻居打招呼,只留下话说是去外地做生意。”赵伟翻着档案,“我们查了户籍记录,陈志强的户口还在南州,住址登记的是城郊的一个出租屋,但网格员说那地方早就没人住了。”
苏晓这时拿着衣物碎片走过来,语气带着几分凝重:“林队,衣物碎片上绣着一个‘梅’字,像是女性衣物上的装饰。另外,暗红色粉末检测出来了,确实是陈旧性血迹,dNA检测需要送省厅,但能确定是人类血迹。”
“女性骸骨,衣物绣‘梅’字,死亡时间在1986年前后,而房主陈志强恰好1986年仓促搬离。”林砚梳理着线索,“陈志强的嫌疑很大,必须尽快找到他。赵伟,扩大排查范围,联系陈志强的亲友,查清他1986年之后的行踪。”
接下来两天,警方四处排查陈志强的下落,却毫无头绪。就在众人一筹莫展时,社区网格员带来一条关键线索:“林队,当年和陈志强同住一个胡同的张大妈说,陈志强1986年搬离前,跟一个叫‘李梅’的女人走得很近,那女人经常来老宅,两人还吵过架,吵得很凶,好像是因为钱的事。”
“李梅?”林砚眼睛一亮,“张大妈还记得李梅的其他情况吗?比如她的住址、职业?”
“张大妈说李梅是外地来的,在附近的纺织厂上班,住厂里的集体宿舍,1986年之后就再也没见过她,有人说她辞职回老家了,也有人说她失踪了。”网格员补充道,“张大妈还说,李梅穿的衣服上,就有绣着‘梅’字的花纹,跟你们说的衣物碎片特征吻合。”
林砚当即安排警员调取纺织厂1986年的职工档案,很快查到了李梅的信息:李梅,1962年出生,江苏人,1984年入职南州纺织厂,1986年6月突然辞职,档案里没有离职后的去向记录,也没有亲属联系方式。
“死亡时间、衣物特征都对得上,这具骸骨大概率就是李梅。”林砚看着档案上李梅的照片,“陈志强和李梅因钱吵架,之后李梅失踪,陈志强仓促搬离,还把尸体藏在墙内,他杀害李梅的可能性极大。现在的问题是,陈志强到底在哪里?”
就在这时,赵伟带来一个好消息:“林队,陈志强的一个表弟说,陈志强1986年去了邻市的建材市场做生意,这几年偶尔会回南州,住在他儿子陈小明家。我们查了陈小明的住址,就在城东的一个居民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