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 > 第387章 菜场无名尸:咸菜坛藏着的身份线索

第387章 菜场无名尸:咸菜坛藏着的身份线索(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991年秋,南州城南菜市场刚散场,地面满是菜叶与积水,腥腐气混着秋风漫开。林砚刚结束社区刑侦网格化复盘,传呼机急促作响,屏幕跳着“城南菜场角落发现女尸,速达”。

“又是民生密集区的案子,得尽快破,稳住民心。”林砚抓起外套,苏晓已拎着勘查箱在门口等候,赵伟快步取来车钥匙,三人驱车直奔现场。

菜市场角落是片废弃储物区,堆着破旧竹筐与空菜筐,女尸蜷缩在墙角,被半袋腐烂蔬菜遮挡,身上裹着褪色碎花布衫,发丝凌乱沾着泥污,颈部有勒痕,面色青紫,显然是窒息身亡。周围散落着几个空咸菜坛,坛口沾着干涸的盐渍,地面有拖拽痕迹,延伸至菜场后门的小巷。

“初步判断死亡时间24-36小时,致命伤是颈部勒痕,凶器应为柔软绳索类,现场无打斗痕迹,大概率是移尸至此。”苏晓蹲身勘查,指尖轻拨死者衣物,“衣物洗得发白但整洁,布料是老式粗棉布,袖口缝补过三次,针脚细密,像是自己缝的;死者手上有厚茧,指关节处有陈旧性划伤,像是长期干农活或处理生鲜留下的。”

林砚环顾四周,废弃储物区偏僻,平时只有捡废品的人会来,监控尚未覆盖(90年代初菜场仅主通道有少量监控),排查难度大。他捡起一个倒扣的咸菜坛,坛底刻着模糊的“李记酱菜”字样,边缘沾着一点暗红色血迹,“苏晓,提取坛底血迹和指纹,另外看看死者指甲缝里有没有残留异物。”

赵伟这时从菜场管理处回来,手里攥着登记本:“林队,菜场商户登记里有三家卖酱菜的,其中‘李记酱菜’三个月前就撤摊了,摊主叫李秀莲,是个四十多岁的大姐,听说回老家了,具体地址没人知道。另外,有个清洁工说,前天凌晨三点多,看到一辆人力三轮车从菜场后门进来,停在储物区附近,下来两个人,看不清样貌,没多久就推着车走了,当时没在意,现在想想不对劲。”

“人力三轮车?移尸工具大概率是这个。”林砚点头,让赵伟立刻排查菜场周边及城郊的人力三轮车夫,重点找近期凌晨三点左右去过城南菜场的人;自己则带着苏晓继续勘查,死者身上无任何身份证明,口袋里只有几颗干瘪的花生和一枚生锈的铜钱,铜钱边缘磨损严重,像是随身携带多年的物件。

苏晓这时有了发现:“林队,死者指甲缝里有少量酱菜残渣,还有一点黑色纤维,不是衣物上的,像是麻绳纤维;另外,坛底血迹与死者血型一致,指纹模糊但能提取到部分特征。”

林砚拿着那枚铜钱仔细看,铜钱是乾隆年间的,不算稀有,但普通人很少随身携带,或许是身份线索。他让赵伟联系户籍科,排查近期失踪的中年女性,重点匹配“手部厚茧、穿粗棉布碎花衫、随身携带古铜钱”的特征;同时带人走访菜场周边的居民和商户,打听有没有人认识死者或见过“李记酱菜”的李秀莲。

走访一圈下来,大多商户都摇头,只有一个卖豆腐的老汉说:“见过死者,前阵子经常来菜场买便宜的菜叶,话少很节俭,偶尔会买一两块钱的酱菜,好像是跟‘李记酱菜’的李秀莲认识,两人经常站在摊位旁聊天。李秀莲撤摊那天,她还来送过一筐青菜,之后就没见过她了。”

“李秀莲撤摊的原因知道吗?”林砚追问。

“说是老家有事,急着回去,摊位转租得很仓促,酱菜坛都没带走,扔在储物区了,就是现场这些。”老汉回忆道。

线索指向李秀莲,林砚让赵伟加急排查李秀莲的去向,通过菜场登记的身份证号,查到她老家在城郊李家庄,半个月前确实回了村,但三天前又离开了,去向不明。同时,户籍科传来消息,城郊李家庄有个叫王桂英的妇女,失踪两天,年龄四十二岁,常年干农活,手上有厚茧,平时穿粗棉布碎花衫,随身携带一枚祖传的乾隆铜钱,特征与死者完全吻合。

“立刻联系李家庄村干部,确认死者是不是王桂英。”林砚当即决定,带着苏晓和赵伟赶往李家庄。

李家庄离市区四十公里,都是土路,车程一个多小时。村干部见到死者照片,一眼就认出:“是桂英啊!她男人早逝,独自带儿子过日子,儿子在外打工,她平时在家种点菜,偶尔去市区卖菜换钱,为人老实,没跟谁结过仇,怎么会出事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