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 > 第391章 菜市场无名尸:旧粮票藏住身份密码

第391章 菜市场无名尸:旧粮票藏住身份密码(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991年秋,南州城南菜市场刚散场,满地菜叶混着泥水,腥气与霉味缠在一起。林砚的警车刚停稳,派出所警员就迎上来,脸色凝重:“林队,尸体在角落废弃储物间,是清理垃圾的大妈发现的,身份完全不明。”

储物间狭小逼仄,仅容两人并排站立,尸体蜷缩在角落,被几张破旧塑料布裹着,散发着腐败气味。苏晓掀开塑料布,死者是中年女性,衣着陈旧,蓝色卡其布上衣洗得发白,下身是灰色工装裤,脚上是一双磨平鞋底的布鞋,身上无明显外伤,嘴角有白色泡沫残留。

“初步判断是中毒身亡,死亡时间约3-4天,尸体腐败程度较轻,大概率是被抛尸至此,储物间不是第一案发现场。”苏晓用镊子拨开死者嘴角,“另外,死者双手粗糙,布满老茧,像是长期干体力活的;身上没带任何证件,口袋里只有几张皱巴巴的旧粮票,还有一枚生锈的铁制钥匙。”

林砚接过粮票和钥匙,粮票是1988年版的南州本地粮票,共五斤面额,边缘磨损严重,背面隐约有铅笔写的“陈”字;钥匙约三厘米长,匙齿磨损,像是老式木箱或抽屉锁的钥匙。“赵伟,立刻排查近期失踪人口,重点关注中年女性、干体力活的,尤其是姓陈或与粮票相关的线索。”

赵伟应声而去,林砚则带着苏晓勘查储物间。储物间门是简易木板门,无撬痕,地面散落着菜叶、塑料袋,仅在门口提取到几枚模糊脚印,无法辨认;墙面光秃秃的,无任何痕迹,推测凶手是趁菜市场散场后,无人注意时将尸体拖进来的。

“抛尸地点选在菜市场角落,人流量大但散场后偏僻,凶手大概率熟悉周边环境,可能是附近居民或经常来菜市场的人。”林砚分析道,“死者衣着朴素,无贵重物品,排除抢劫杀人;中毒身亡且抛尸隐蔽,更像是熟人作案,怕身份暴露。”

苏晓将尸体带回实验室做进一步检测,很快传来结果:死者体内检测出有机磷农药成分,是常见的剧毒农药,口服中毒;粮票上除了死者指纹,还有另一枚模糊的男性指纹;钥匙表面无特殊痕迹,暂时无法确定对应锁具。

与此同时,赵伟排查失踪人口无果,近期南州登记的中年女性失踪案仅有两起,均已找到,且与死者特征不符。“林队,会不会是外地来的?没登记失踪。”赵伟疑惑道。

“有可能,但粮票是本地的,死者大概率在南州生活过。”林砚盯着粮票背面的“陈”字,“再查1988年前后,南州使用粮票时,姓陈的、干体力活的中年女性,尤其是在工厂、农场或菜市场周边工作的。”

排查陷入僵局,林砚决定从粮票和钥匙入手。他带着粮票来到市粮食局,调取1988年粮票发放记录,当年粮票多按单位、社区发放,背面标注姓氏的情况少见,大概率是个人标记,方便区分。粮食局老职员回忆,1988年前后,城郊有个国营农场,农场职工粮票统一发放,不少职工会在粮票上写姓氏标记。

“国营农场?现在还在吗?”林砚追问。

“三年前就改制了,变成私人承包的养殖场,原来的职工大多散了,有的留在养殖场,有的外出打工。”老职员翻出当年的职工名单,“姓陈的中年女性有五个,你可以去养殖场问问,说不定有人认识。”

林砚立刻带队赶往城郊养殖场,养殖场负责人是原农场职工,名叫老周,看到粮票和死者照片,愣了半天:“这不是陈桂兰吗?她原来是农场的喂料工,三年前农场改制就走了,听说去城里打工,怎么会……”

“你确定是她?”林砚追问。

“肯定是,她手上有个月牙形的疤痕,我记得很清楚,照片上虽然模糊,但能看到一点。”老周指着照片死者的手背,“她性格内向,话不多,丈夫早逝,就一个儿子叫李刚,当年她走的时候,儿子才十五六岁,跟着她一起去城里了。”

“知道她去城里哪里打工吗?住在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