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喋血江山:从边陲狼烟到九五之尊 > 第126章 技术奇点与朝堂暗流

第126章 技术奇点与朝堂暗流(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麴智盛早已失去耐心,但依旧保持着表面的礼节。他下令加强边境巡逻,尤其是北海周边的猎场和渔场,凡遇俄人越界狩猎或试图建立据点,一律驱逐,若遇抵抗,格杀勿论。同时,他采纳了随行文书的建议,组织人手编纂《北海志》,详细考证、记录北海(贝加尔湖)地区的历史沿革、风土物产、部族归属,从文献上夯实靖朝的主权依据。

另一方面,他对归附的布里亚特、达斡尔等部族加大了怀柔力度。开放部分边境互市,以合理的价格收购他们的毛皮、牲畜,赏赐茶叶、布匹、铁器,并允许其子弟进入镇北城设立的蒙学就读。冰冷的对峙之下,一股旨在争取民心的暖流,在北部边疆悄然流淌。

紫禁城,乾清宫暖阁。

一场小范围的御前会议正在进行,议题本是关于明年漕粮转运的优化方案。皇长子楚琰引经据典,阐述了漕运对于“稳定京畿,体恤民力”的重要性,提出应维持现有漕运规模,并适当提高运丁待遇,其言论沉稳,深合儒家仁政之道。

然而,皇次子楚琙却突然发言,将话题引向了另一个方向:“父皇,漕运固重,然海运之利亦不可废。如今水师强大,海船日坚,何不逐步增加漕粮海运比例?其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节省下来的漕运开支,可用于疏浚内河,或补贴海事。此乃一举多得。”

楚琰微微蹙眉:“二弟此言差矣。海运风险难测,风波叵测,岂能将国之命脉尽付于汪洋?且漕运关联沿河百万民生,骤然削减,恐生民变。为政当以稳为重,岂能一味逐利?”

楚琙反驳:“大哥,西夷已凭海船纵横四海,据地万里。我朝若固步自封,只知守成,他日必落后于人。风险固然有,然我靖朝水师难道还护不住几条粮船?至于沿河民生,亦可引导转向工商,岂能因噎废食?”

兄弟二人,一个持重守成,一个锐意进取,观点针锋相对。龙椅上的楚骁,只是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轻敲御案,未置一词。他乐见儿子们展现才能,但也清晰地看到,这已不仅仅是策略之争,更是关乎帝国未来道路的意识形态之争。

夜色深沉,楚骁独自站在巨大的寰宇图前。图上,靖朝的疆域被清晰地标注出来,而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散布在海洋之上的据点连线,以及代表沙俄、奥斯曼、葡萄牙、荷兰的色块。

技术爆炸的萌芽,海外开拓的野心,金融创新的提议,北疆的僵持,以及继承人之间日益明朗的路线分歧……所有这些,都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盘复杂无比的棋局。

“蒸汽之力,可推动巨舰,亦可撕裂旧制。”

“海贸之利,可充盈国库,亦可颠覆农本。”

“皇子之争,可砥砺英才,亦可动摇国本。”

楚骁低声自语。他知道,自己接下来的每一个决策,都至关重要。是时候,给这奔腾向前的时代洪流,稍稍设定一些航向了。他回到书案前,提起朱笔,在一份关于在格物院下设“皇家技术档案馆”并严格管理技术图纸流出的奏章上,缓缓批下了一个“可”字。

同时,他心中已有了决断,需要在适当的时机,给两位皇子,也给这满朝文武,一个明确的信号。帝国这艘混合了风帆与蒸汽的巨舰,在他的驾驭下,将继续向着深蓝,亦向着未知,坚定前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