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龙旗所指(1 / 2)
定鼎十三年的夏末,靖帝国的内外政策,在皇帝楚骁的乾纲独断下,清晰地转向了蔚蓝的海洋。一道道政令自中枢发出,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帝国疆域内外激起层层涟漪。
圣旨抵达福州船厂的当日,整个船厂如同沸腾的鼎镬。
船政提举王徵捧着黄绫圣旨,双手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他环视着周围目光灼灼的工匠、吏员和水师将弁,声音洪亮:“诸位!陛下明旨,‘加速建造新式大战舰’!此乃我船厂莫大之荣光,亦是我等报效国家之时!”
巨大的船坞内,原本正在建造的福船、广船旁,立刻划出了专属区域。匠作监的大匠们捧着早已反复推敲的设计图——那是融合了西式盖伦船结构优点与靖朝水师实战需求的新舰蓝图,长达十余丈,设炮位超过三十门。
“龙骨要用最好的铁力木!肋骨间距加密!”
“炮窗结构再加固,必须能承受重炮后座!”
“帆装按上次试航的‘飞廉号’改进,追求逆风效能!”
命令声、号子声、锯木声、锻打声交织在一起,汗水与桐油的气味弥漫空中。每一个工匠都明白,他们正在打造的,不仅是战舰,更是帝国通向深蓝的权杖。王徵更是吃住都在船厂,日夜督造,他知道,时间紧迫,海上的对手不会等待。
东南沿海,靖朝水师各大营寨,战鼓催征。
接到“加强巡弋,凡遇无令擅闯我海疆者,皆可击之”的严令后,水师都督俞通海立刻调整了部署。原本主要用于沿岸防御的舰船被重新编组,以大型战船为核心,配以灵活的哨船、赶缯船,组成数支强大的巡弋分舰队。
澎湖屿,水师基地。码头上辎重补给堆积如山,水兵们正将一箱箱炮弹、火药搬运上船。新任命的巡弋舰队指挥官,一位年轻气盛的将领,正站在旗舰“伏波号”的甲板上,对着麾下军官训话:
“都打起精神来!陛下看着我们,朝廷看着我们!从今日起,我们的战场,不再是这浅浅的海湾,而是茫茫大洋!遇商船查验,遇海盗剿灭,遇夷船……若其无令擅闯,便叫他们见识见识,何为靖朝水师之威!”
帆缆升起,巨大的船桨划破碧波,一支支舰队驶离母港,如同出鞘的利剑,开始在大员海峡、琼州海域乃至更南方的海面上,展示靖朝日益强大的制海权。平静多年的海面,因这频繁出现的龙旗战舰,而暗流汹涌。
南海,旧港宣慰司。
来自广州、福州的移民船队,在数艘战船的护卫下,缓缓驶入港口。船上载着的不仅是数百名携家带口的移民,更有农具、稻种、工匠以及维系文明传承的书籍。
宣慰使亲自在码头迎接,他将移民与本地华商、归顺土人首领召集在一起,宣布了朝廷的进一步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