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1800年之龙腾四海 > 第261章 国力比拼

第261章 国力比拼(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月的冷风掠过密西西比码头,却并不刺骨,还带着几分南方的湿意。

牛野站在新修建的码头上,双脚踩在坚实的木头栈桥之上,望着眼前这座冬日里依然慵懒而鲜活的城市。

河面上,有汽笛声在回荡,十几艘货船缓缓靠岸,船帆被风吹得鼓鼓的,像是被无形的手推搡着前行。河水的颜色比夏日更深,泛着微微的浊黄,映着两岸低矮的建筑和远处模糊的天际线。

密西西比河奔流不息,从未因季节更迭而放慢过它的脚步。

码头的木桩上拴着几匹马,它们在啃食马路边的一丛冬菊。

附近的商贩裹紧了外套,吆喝着兜售刚从河上运来的鲜鱼和虾蟹。牛野的视线越过繁忙的港口,望向河畔的法国区,那些色彩斑斓的欧式建筑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温暖,阳台上的雕花栏杆和零星的花草依然顽强地装点着街道,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便在一月,这里依旧保留着一丝不属于严冬的生机。

不远处,圣路易斯大教堂的尖顶矗立在低矮的房屋之间,庄重而静默。教堂前的杰克逊广场上,几个街头艺人正拉着小提琴,偶尔有路人驻足聆听,投下几枚硬币。牛野听着那悠扬的旋律,混杂着河水的拍打声和即将靠岸海船的汽笛声。

他伸手摸了摸口袋里的烟草,深深吸了一口微凉的空气。

新奥尔良的一月,没有冰雪,没有死寂,只有河水的流淌、人们的喧哗,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属于南方的暖意。

赵大的马车也到了,他推开马车门,在警卫员的护送下,大步流星的走来,他笑着对牛野喊道:“没想到,你居然到的这么早!”

牛野也笑了,回头望向缓缓靠岸的运输舰队,感慨道:“是啊!第二批人员也到了!”

赵大走到他身边,看着第一艘船靠上七号码头,乐呵呵的说道:“门罗在国会直接说出“春雷行动”,难道他不怕军事行动泄密吗?”

牛野则严肃的看着,海船上的水手在奋力抛下缆绳,码头上的水兵在叫喊着什么。

“他的得到的情报有限,而且东海岸几个大城市被严重破坏,作为总统,门罗必须拿出行动!”

此刻肖万里和姚耀祖的马车也到了,他们走下马车。

姚耀祖点了一根古巴雪茄,慢慢走了过来,肖万里则在马车边和他的副官在下达着命令。

姚耀祖走上前来,右手夹着雪茄对赵大和牛野敬了一个非常不标准的军礼。

他看向不断靠上各个码头的千吨运输船笑了,“这是第二批轮战士兵,我刚刚看了报告,这一批是十六艘海船,一万军队!”

牛野点点头,“嗯。。。没有混日子”

姚大人不服气了,“切。。。我啥时候混过日子了?没有我搞的巴拿马走廊,那还要再过两个半月,你们才能看到这些士兵。”

赵大想起了什么,“耀祖啊,巴拿马的铁路修的如何了?”

姚耀祖酷酷的弹了一下雪茄的烟灰,得意的说道:“我把铁路分为六段,一起开建,今年六月就能单线贯通!年底双线对开!”

牛野问道:“运河你到底挖了没有?”

姚耀祖摇头,“还没呢,人力都堆在了铁路上,那玩意又不是一两年的事情,生意要先做起来。”

肖万里走上前来,右手敬礼,左手上拿着一个牛皮纸文件夹,那是军队花名册,他负责轮战军队的点名工作。

沙卡也带着马车队抵达码头,这货天生大嗓门,就站在第一辆马车上,大声喊着:“报告,物资运输队按时。”

牛野挥手,表示知道了。

赵大问肖万里:“上一次来的山西兵,这一次的一万人,哪里过来的?”

肖万里说道:“湘军,原绿营军”

牛野看着那些身高并不高,甚至有些瘦弱的军人,此刻已经排着队从甲板上下来。一队接一队登岸,很多人站在码头上,居然有摇晃,他们应该是有些晕陆。

牛野问:“湘军有什么特点吗?”

肖万里看过去,认真说道:“都会水,善于在丘陵地带作战!可以做山地步兵,也可以作为两栖作战部队使用。”

牛野点头,地理环境是湘军战斗力的天然塑造者。

湖南四塞之地的封闭性孕育了强悍民风,湘中深山中的贫苦百姓自古就有尚武传统,

这些成为湘军最可靠的兵源。

湖南密布的水网为湘军水师发展提供了天然训练场,湘江、资江等河流成为水战演练的理想场所。

湖南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形,迫使当地人善于在崎岖山地和水网地带战斗,可以说,湖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为湘军提供了理想的兵源、训练场和作战舞台,是塑造其战斗力的隐形之手。

牛野知道,这个时代还没有曾国藩,也可能再也不会出现曾国藩,但他还是希望这个部队能对的起后世的称谓。

转身对着肖万里说道:“等他们安顿好,召集所有排级以上干部,我要和他们谈话”

肖万里点头。

姚耀祖也好奇的说道:“第一批是黑龙江将军府的,第二批是湖南的,第三批是哪里的?”

肖万里也不用看资料,立刻回答道:“按照计划,第三批会在后日抵达,加里曼丹岛的部队”

牛野点头,“那地方我们统治的最久,也没有什么战争,是应该拉出来打打仗。养兵不用,空耗国力!

牛野已经见过前面抵达的山西兵,现在下船的是湖南兵,下一批抵达的将会是加里曼丹岛的士兵。

山西兵以坚韧着称。他们生长于黄土高原,自幼适应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耐寒耐旱,吃苦耐劳。在山地作战方面更是无人能及,熟悉每一条山间小道和隐蔽峡谷。

湖南兵身材中等但极为精壮,皮肤因湿热气候而略显黝黑,眼睛灵活有神。他们性格刚烈中带着几分机敏,既有吃得苦、霸得蛮的坚韧,又有的应变能力。

湖南地区水网密布,湖南兵还会训练舟船,擅长游击战和伏击战,尤其在湿热多雨的南方丛林和水网地带如鱼得水。他们熟悉每一条溪流和沼泽,能够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出现,给予致命一击。

遥远的南海之上,中华国的加里曼丹岛,到处是茂密的热带雨林。

加里曼丹岛士兵是中华国多元军队中的特殊存在。他们身材相对矮小但极为灵活,皮肤被热带阳光晒成深棕色,头发卷曲,眼睛适应了丛林中的昏暗光线。他们是华人与当地马来人、达雅克人通婚的后裔,既保留了中华文化的坚韧,又融入了热带民族的野性与适应力。

加里曼丹岛士兵最擅长的是热带雨林作战,他们能在茂密的丛林中无声无息地穿行,辨别热带雨林里的各种植物的可食用性和药用价值,避开危险的沼泽和毒虫。

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他们穿着轻便的亚麻衣物,携带简化的装备,行动敏捷如猿猴。他们擅长设伏和奇袭,能够在敌人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出现。

牛野看向赵大,征询他的意见:“我个人的建议是,山西兵和湖南兵留在新奥尔良,向北打将是温带气候,他们适应起来更好些。而加里曼丹岛的部队整训结束后,去佛罗里达,那是更接近热带气候。”

赵大点头,表示同意。

从现在开始到十二月结束,二十万中华国大军和巨量补给抵达北美大陆,这一次牛野他们将有充足的兵力和补给。

如果说,以前作战,妈祖军各位将领要思考如何取巧,要以少胜多,这一次他们将第一次拥有和对手完全相同的实力。

1822年12月,新奥尔良的天气也冷下来了。

寒风裹挟着密西西比河的水汽,拍打着军营的帆布帐篷。炉火在帐篷中央噼啪作响,映照出三张被火光镀上金边的面孔,牛野、赵大、姚耀祖。

桌上摊开的北美洲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蓝标记像蛛网般蔓延,记录着妈祖军与美军最近三个月的拉锯战况。

窗外,新奥尔良的冬夜寂静得反常。这座曾经的法国殖民城市,如今成了海外妈祖军在中美洲最重要的战略据点之一。三个月前,大陆卫戍部队的先头部队跨过墨西哥湾,在这里建立了永久性补给基地。而从今天起,一场关乎两个大国命运的持久战,将正式拉开序幕。

牛野放下手中的战报,指尖轻轻敲击桌面,沉声道:“小国的存亡,往往取决于一场战役。”

赵大拿起酒壶灌了一口,火光在他粗犷的面容上跳动:“还记得圣马丁共和国吗?”

姚耀祖冷笑:“怎么忘得了?去年他们和西班牙残余势力打了一场海战,结果旗舰被击沉,海军司令战死,全国兵力折损过半。”

牛野点头:“三个月后,他们的港口被西班牙舰队封锁,粮食运不进来,国内爆发饥荒。政府垮台,最后不得不向法国乞降,成了别人的保护国。”

帐篷里一时沉默。炉火噼啪作响,映照出地图上那个已经被红色标记覆盖的小点。圣马丁,曾经独立的共和国,如今只是地图上一个微不足道的附庸国。

赵大叹了口气:“小国没有战略纵深,没有足够的资源和人口去支撑长期战争。对他们来说,每一场战役都可能是灭顶之灾。”

姚耀祖嗤笑:“更可悲的是,他们往往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牛野目光深邃:“小国的战争逻辑很简单,要么赢,要么亡。他们没有资格去打消耗战。”

牛野的手指缓缓划过地图,最终停在北美洲东南海岸,那里,妈祖军的佛罗里达先锋部队已经慢慢向前挤压,美军在不断增援,双方陷入僵持。

“但大国不一样。”牛野缓缓说道,“大国对抗,比的不是某场战役的胜负,而是谁的后劲更足。”

赵大拿起一支炭笔,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巨大的圈,圈住了整个北美洲大陆:“看看现在的局面,妈祖军得到了大陆卫戍部队的支援,正式和美国开打。这场仗,可不是靠一两场胜利就能决定的。”

姚耀祖手指轻轻敲击地图上的美国领土:“美国现在人口只有一千万,而我们背后是五亿人口的中华国。”

牛野点头:“五亿人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源源不断的兵源、物资、技术。”

赵大冷笑:“美国可以封锁几条战线,但挡不住我们从其他方向渗透。”

姚耀祖补充:“而且,今天我国的工业产能一个月的生产量,等于美国一年的产量的两倍。”

牛野的目光落在地图上的几个关键城纽约、华盛顿、芝加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