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脊梁(2 / 2)
“就是随时可以被时代抛弃的螺丝钉!”
“李建国的事是个机会!”
“一个告诉所有人,工匠的尊严在哪,价值在哪的机会!”
“我不要你渲染技术,不要你解释那些狗屁物理原理!”
“我要你聚焦在‘人’身上!”
“写他的执着!”
“写他的坚韧!”
“写他那股子不服输的犟劲!”
“写他,是怎么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去扛起一个国家的工业未来!”
王敬业的呼吸,一下变得粗重。
他那双因为长期伏案而略显浑浊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了火。
是创作的火!
是战斗的火!
他终于明白了。
总师要的不是一篇新闻通稿。
“总师……”
王敬业猛地站起身,因为身体的剧烈颤抖,茶杯里的水都洒了出来。
“我明白了!”
……
三天三夜。
王敬业的办公室,烟雾缭绕得看不清人影,脚下的烟头堆成了小山。
除了送饭的,谁也不见。
只有笔尖划破稿纸的“沙沙”声,日夜不休。
三天后。
一篇名为《一个国家的工业脊梁是如何炼成的》的稿子,摆在了陆云的桌上。
稿子的文笔,老辣,沉重。
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煽情的呼号。
只是用最朴实的白描,将李建国这位老工匠的一生,一笔一画,刻了出来。
从年轻时,在简陋车间里用一把锉刀,为国家第一代潜艇打磨出超标的零件。
到中年时,在工厂倒闭的浪潮中被无情抛弃,却依旧在自家小车库里,不肯放下手中的工具。
再到年老时,在红星湾重新找到了价值,用一双手,“搓”出了那根震惊世界的超导线材。
最后,文章用最克制的笔触描绘了他倒在实验台前的那一幕。
文章的结尾,只有两行字。
【他没有倒在追逐金钱的路上,也没有倒在安逸享乐的温床里。】
【他倒在了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向上攀登的阶梯上。】
【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
【脊梁。】
陆云看完,沉默了很久。
他亲自拨通了京城《华夏日报》总编的电话。
“喂,我是陆云。”
“我这儿有篇文章。”
“我希望明天它能出现在你们的头版头条。”
……
第二天。
这篇名为《脊梁》的报道,在整个华夏大地无声地炸开。
东北,一座破败的筒子楼里。
一个满脸愁容的下岗工人,捏着报纸的手抖得厉害。
一滴滚烫的液体砸在报纸上,洇开了“李建国”三个字。
他看着自己那双因为常年摆弄机油而洗不干净的手,第一次没有感到自卑。
京城,一所顶尖大学的图书馆。
一个被誉为“商业天才”的高材生,“啪”的一声合上了那本《如何成为百万富翁》。
他转身从书架最底层抽出了一本布满灰尘的《机械原理》。
南方,某经济特区的政府大楼。
一个正在为招商引资焦头烂额的官员,呆呆地看着报纸。
手里的香烟,烧到了滤嘴,烫得他指尖一哆嗦,才猛然回过神。
“八级钳工李建国”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
人们自发地为这位素不相识的老人,祈祷,祝福。
一股崇尚实干,尊重技术,敬畏匠心的风,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吹散了弥漫在整个时代上空的浮躁与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