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章 宗教管理引争议,引导融合促稳定(2 / 2)
“但也有败类。嵩山某寺强占民田三百亩,谎称是‘佛赐福田’;华阴一道观伪造谶语,说‘新帝无德,当有异象’,结果自己放烟火冒充天火,骗得百姓跪拜。这两案,证据齐全,你们可敢否认?”
三人面色俱变。
李震并不追究,只道:“朕不想毁庙灭道。香火可以烧,经可以念,但有一条——不得干政,不得聚众谋乱,不得自立法度。凡守法者,朝廷准予登记,免税三年,地方官不得骚扰。若愿参与济贫、施医、办学,官府还可提供粮种与药材。”
他顿了顿,“若不愿守规,执意妄为,那就别怪朝廷依法处置。”
三人低头不语。
半晌,法明开口:“若我佛门愿立‘慈济堂’,专管施药、收孤,可否?”
“准。”李震答得干脆。
玄真子也问:“道观若办夜校,教农人识字,也算善举?”
“算。每教满百人,官府授‘劝善匾’一面,免役一人。”
阿烈最后道:“我们景教愿在各州设‘救济点’,冬送衣,春送种,不附任何条件。”
“好。”李震站起身,“明日就设‘宗教事务署’,专管登记、审核、协调。你们推选三人,与礼部共议章程。只要守法行善,朝廷不但不限,还要助你们一臂之力。”
三人互视一眼,终于躬身行礼:“谨遵圣谕。”
送走宗教领袖,李震并未回寝宫。他召来礼部尚书,摊开一张地图。上面标着全国主要寺庙道观的位置。
“先把这六百座有善行记录的登记下来。”他说,“优先拨给药材和纸张。让王芳那边准备一批简易药方,交给愿意合作的庙观,贴在门口,免费发放。”
礼部尚书记下。
李震又道:“再拟一道谕令,凡民间自发办学、施药、修桥铺路者,无论是否信教,均可申请官助。但必须公示收支,接受巡查。”
“是。”
窗外天色渐暗,宫灯一盏盏亮起。李震盯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点,忽然问:“你知道为什么百姓宁愿信神,也不信官吗?”
礼部尚书迟疑道:“因战乱太久,官府失信于民。”
“不只是失信。”李震摇头,“是官府做事太慢,太远。一场灾,等公文走完六部,三个月过去了。可一个和尚背着药箱进村,三天就能救人。”
他手指敲了敲桌面,“从今往后,官府要做快事,也要做近人情的事。他们替百姓点灯,我们就把油送上去。”
礼部尚书低头应是。
这时,一名内侍快步进来,呈上一封加急文书。是苏婉从河东发来的——当地暴雨成灾,山体滑坡,已有村落被埋,急需调粮派医。
李震立刻起身,走向军机处。他边走边下令:“传李骁,备三千工兵,明日一早出发。调国库存粮五万石,优先送往河东。再让王芳组织医队,带上所有防疫药包。”
内侍飞奔而去。
李震站在廊下,望着北方阴沉的天空。他知道,这场雨不会只下在河东。
工部尚书气喘吁吁地跑来,手里抱着一叠账册。
“陛下!救灾银……户部说要走流程,至少三天才能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