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岁暮同归,寸步不离(2 / 2)
母亲坐在藤椅上,把脚架在脚炉上,看着父亲跟小念“讨论”房子怎么搭,忽然对林骁说:“你爹年轻时盖过猪圈,那时手可巧了,梁搭得又直又稳。”
“就你记得清楚。”父亲头也不回地接话,语气里却带着笑。
晚晴正在厨房热羊骨汤,听见这话探出头:“叔年轻时长啥样啊?是不是跟骁哥一样帅?”
母亲笑出了声,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比他精神!那时你叔穿件蓝布褂子,挑着担子去赶集,村里姑娘都偷偷看他。”父亲在旁边咳了两声,脸红到了耳根,却没反驳。
林骁坐在灶前添柴,听着母亲絮叨往事,心里像被火盆焐得暖暖的。他想起前几天整理旧物,翻出张泛黄的照片:父亲穿着的确良衬衫,母亲梳着麻花辫,两人站在老屋门口,身后的桃树刚开花。那时父亲的腰杆挺得笔直,母亲的眼睛亮得像星子,谁能想到几十年后,他们会变成需要人扶着才能站稳的模样。
“汤好了!”晚晴端着砂锅出来,揭开盖子,乳白色的汤冒着热气,撒上葱花后香得人直吸鼻子。她给父母各盛了一碗,又往母亲碗里多捞了块肉:“婶您多补补,腿好得快。”
母亲刚要端碗,手却抖了一下,汤差点洒出来。父亲立刻把自己的碗放在桌上,接过母亲的碗,用勺子一点点舀着吹凉了,才递到她嘴边:“慢点喝。”
母亲小口抿着汤,看父亲的眼神柔得像化了的雪:“老了,连碗都端不稳了。”
“我给你端一辈子。”父亲说得轻,却字字清楚,像在心里盘算了很久才说出口。
小念举着积木跑过来:“太爷爷也给我端!”父亲笑着把他抱起来放在腿上,用自己的碗给小念喂了口汤,祖孙三代的影子被火盆映在墙上,像幅晕染开的水墨画。
林骁看着这一幕,往火盆里添了块柴。火苗“噼啪”跳了跳,映得父亲母亲的头发更白了,却也更暖了。他忽然懂了,父母的“修”从来不是修腿脚、修腰背,而是修那双手——年轻时牵过柴米油盐,中年时扶过风霜雨雪,老了还能稳稳地,为对方端起一碗热汤。
暮色漫进屋里时,父亲扶母亲去炕上歇着,两人的脚步依旧蹒跚,却始终踩着同一个节奏。经过林骁身边时,母亲忽然说:“骁儿,明儿把那床厚棉被晒了吧,你爹总说夜里冷。”父亲回头瞪她:“明明是你自己怕冷。”
林骁笑着应下,看着他们互相拌嘴的背影消失在里屋门口,忽然觉得,所谓“一起走”,从来不是走得多快多稳,而是不管走成什么样,身边的人都愿意等,愿意扶,愿意把剩下的路,走成彼此的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