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26集:查漏补缺(2 / 2)
这时,一个老猎手忽然开口:“我年轻时见过有人胳膊摔断了,用的是熊油涂在外面,说熊力大,骨头能长得结实。”
“记下来。”轩辕立刻说,“熊油,涂敷外用,试其是否助骨生长。”
议事坪上的讨论从日升持续到日落,兽皮上画满了各种伤口的形状,竹简上记满了五花八门的治法。有说被蛇咬伤用雄黄和大蒜涂敷的,有说被荆棘划破用唾液涂抹能止痛的,甚至有说烧伤后用獾油涂抹不留疤的。轩辕始终耐心听着,偶尔提问,从不让人觉得自己的法子被轻视。
暮色渐浓,众人散去后,轩辕仍蹲在兽皮前,借着篝火的光细看那些记录。伯高揉着酸痛的手腕:“光箭伤就记了十七种,骨折有九种,还有咬伤、烧伤、划伤……这要补的内容,怕是比半卷书还多。”
“越多越好。”轩辕抬头,眼中闪着光,“这些都是用血肉换来的经验。你看这里。”他指着兽皮上一处,“有人说烧伤后用冷水冲,有人说用温水敷,这两种法子看似相反,却可能各有道理——轻度烧伤用冷水能止痛,重度烧伤用温水或许能避免皮肉骤缩。”
岐伯走过来,递给轩辕一块烤熟的肉:“你打算如何验证这些法子?”
“明日起,我们建一个‘伤坊’。”轩辕接过肉,咬了一口,“就在东边那间空茅屋里,让受伤的人都去那里治,每种法子都试过,记下哪种有效,哪种无效,为何有效,为何无效。”
他看向伯高:“你明日去采集各种草药,接骨草、紫花地丁、艾草、雄黄……每种都要多备些。”又对雷公说,“你把今日记下的法子分类,箭伤归一类,骨折归一类,每种伤
少师忍不住问:“那医书的编订要停多久?”
“不停。”轩辕摇头,“白天验证外伤治法,晚上继续编订其他内容。外伤这部分,要写得比任何篇章都细致,因为它最急,最能救命。”
接下来的一个月,部落东边的茅屋里热闹起来。白日里,常有受伤的猎手或孩童来这里处理伤口,轩辕带着众人一一试验记下的法子。他们发现,蜘蛛网上的露水确实能让伤口愈合得更快,因为露水经过蛛网过滤,干净无污;熊油涂在骨折处,虽不能让骨头长得更结实,却能防止竹片磨破皮肤;而烧伤时,轻度的用冷水冲确有奇效,重度的用温水敷后再涂獾油,红肿消退得更快。
伯高的竹简越积越厚,上面不仅有治法,还有各种草药的配比、包扎的松紧度、固定用的竹片长度与肢体的比例。雷公则在兽皮上画出了更精细的图,标注着不同伤口该敷药的位置、该避开的筋络。
一日,一个孩童被沸水烫伤了手臂,红肿起泡。他母亲急得直哭,说按老法子涂了草木灰,却越来越痛。轩辕查看后,让少师取来温水轻轻冲洗,又涂上獾油,用干净的麻布裹好。次日再看,红肿消了大半,孩童也不哭闹了。
“草木灰是碱性的,烫伤后皮肤破损,用碱性的东西会更痛。”轩辕对围观的人说,“不是所有老法子都对,要分情况。”他让伯高在“烧伤”条目下补上“忌用草木灰等碱性物,轻度者温水冲后涂獾油,重度者需就医”。
少师在一旁记录,忽然问:“轩辕,这些外伤治法,要不要和经络、阴阳的道理结合起来?比如箭伤在肝经循行处,是不是该加些疏肝的药?”
轩辕点头:“问得好。昨日石牙大叔的旧伤发痒,便是因为当年伤口在肺经上,如今秋燥伤肺,气血不畅才发痒。我们在他的药里加了些润肺的川贝,今日他来说痒减轻了。”他看向众人,“皮肉之伤看似只在表,实则连着内里脏腑,治外伤也要懂经络阴阳,这才是根本。”
一个月后,当众人再次聚在石案前,看着新补的外伤篇章时,都露出了惊叹的神色。那厚厚的一叠竹简上,不仅有详细的治法,还有“皮肉为表,脏腑为里,伤于表者,需顾其里”的医理阐释,更附有四十多个医案,每个医案都写清了伤者的体质、受伤的时间、用过的治法及效果。
“这下才算完备了。”岐伯拿起最上面的一片竹简,上面写着“外伤者,急则治其标,止血、定骨、防溃;缓则治其本,调气血、顾脏腑、促生肌”,苍老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轩辕望着窗外,几个少年正在练习射箭,动作矫健,再不怕受伤时无从救治。他轻轻抚摸着新补的竹简,仿佛能感受到那些曾经流血的伤口正在这些文字里获得新生。
“医书不是写给死人看的教条,是要让活人活得更好。”他低声说,声音里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这些外伤的法子,或许将来还会有更完善的,但此刻,我们能给族人的,已是最实在的保护。”
伯高将新补的篇章归位,正好放在《经脉篇》之后,仿佛皮肉包裹着筋骨,浑然一体。石案上的竹简堆得更高了,月光透过窗棂洒在上面,像是给这即将完成的智慧结晶,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光晕。
想知道这些补全的内容,会如何让《内经》更显厚重?且看下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