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 > 第179章 为什么盐引不会贬值?

第179章 为什么盐引不会贬值?(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两人,同时僵在原地。

对啊!

盐引,不也是一张纸?

凭引至某盐场,支取官盐百斤。

商贾持引换盐,贩卖天下,赚取利差。

这套法子,从唐宋沿用至今,已有数百年。

纵有弊病,却从未听闻,盐引会如元末宝钞那般,一夜之间变得比茅厕的草纸还不如。

为什么?

朱元璋的大脑,前所未有地高速运转。

因为……

因为天下的盐,全都是朝廷的!是他朱元璋的!

盐,无可替代!

人可以不穿新衣,可以不食肉糜,但绝不能不吃盐!

只要人要活命,就必须吃盐!

只要朝廷将天下盐场死死攥在手中,那这张薄薄的“盐引”,就永远有它的价值!

因为给它撑腰的,不是那虚无缥缈的“君王信誉”,更不是那个随时可能被君王自己搬空的“平准库”。

给它撑腰的,是那白花花的、堆积如山的、天下所有人都离不开的——盐!

想通此节,朱元璋的呼吸骤然粗重。

他猛地抬头望向李去疾,那眼神,炽热得如同发现了新大陆的航海家!

另一侧,刘伯温的反应更为剧烈。

这位方才还痛心疾首、状若丧考妣的大明顶级谋臣,此刻如同一尊被风化的石像,呆立不动。

他嘴唇微张,喉结滚动,却发不出半点声音。

他的脑海里,已是惊涛骇浪!

盐引……宝钞……

盐……金银……

有何不同?

本质上,究竟有何不同?!

他那颗被经史子集填满的大脑,此刻仿佛被投入了一枚霹雳雷火!无数根深蒂固的观念、认知、常理,正在被炸得支离破碎,而后,又在一种他从未触及的,崭新的逻辑之下,开始颤抖着重组!

李去疾看着二人被自己一句话干到神魂出窍的模样,心中畅快。

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力。

一点,即透。

他端起茶杯,慢条斯理地吹着浮沫,不急于解释,给足他们自我颠覆与重构的时间。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过了足足半盏茶的功夫,朱元璋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干涩而急迫。

“先生……您的意思是……”

“宝钞会崩,是因其所系的黄金白银,其数有尽!且此物,寻常百姓除了打个首饰,平日里根本用不上!”

“可盐,不同!”

“盐,是天下生民的命根子!只要朝廷掌控天下之盐,那朝廷发的‘盐票子’,就永远有价值!”

朱元璋越说双眼越亮,脸上的沟壑都因兴奋而舒展开来,他猛地一拍大腿!

“所以,先生之意,是让朝廷……用盐,来为宝钞撑腰?”

这个念头,已是石破天惊,闻所未闻。

然而,李去疾听完,却摇了摇头。

“马大叔,格局小了。”

这句话,又把朱元璋给说懵了。

还小了?

这都想到用盐来给钱撑腰了,这格局还小?

那什么才叫大?

李去疾放下茶杯,看着眼前这两个顶级“学生”,决定再把课往深里讲一讲。

“盐,确实可以。”

“但光一个盐,还不够。”

他伸出一根手指。

“我问你,除了盐,老百姓还离不开什么?”

朱元璋想也不想,脱口而出:“粮食!”

“没错!”李去疾赞许地点点头,“还有呢?国家要运转,靠什么?”

刘伯温此刻也从巨大的震撼中回过神来,他几乎是下意识地接话道:“赋税!”

“答对了!”李去疾点了点头。

李去疾站起身,在院子里踱了两步,声音也随之变得沉稳而有力。

“你们都只看到了宝钞这张‘纸’,却没想过,真正给这张纸定价的,到底是什么。”

“元朝的宝钞,挂钩的是金银,所以他们需要一个‘平准库’。可金银是死物,挖一座少一座,朝廷一旦缺钱,就只能往里面兑水,也就是滥发,最后水比酒多,自然就没人喝了。”

“这是他们失败的根源。”

“他们把宝钞,当成了一种‘欠条’,一种对金银的‘欠条’。”

“而我们,要换个思路。”

“对了!”

“三国时期,蜀国的‘直五百株’和吴国的‘大泉五百’,你们想想看,有什么区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