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硅谷晨昏线 > 第十七章 从实验室突围到4G时代的通信革命

第十七章 从实验室突围到4G时代的通信革命(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量子加密的支付系统要求供应链全流程数字化。

传统ERP系统无法对接新零售数据中台。

消费者画像等数字工具成为新门槛。

陆彬在考察石狮产业集群时,敏锐发现了这个价值千亿的转型需求。在季度战略会上,他提议:"我们的量子安全技术应该下沉到产业互联网领域,比如为服装溯源系统提供防伪解决方案。"这个构想迅速得到响应:

1. 霍顿团队开发出"量子纤维标签",将加密芯片织入面料。

2. 冰洁为张建国制衣集团的服装品牌策划"区块链+量子防伪"营销方案。

3. 李文博在硅谷同步改造了新零售系统的供应链模块。

约翰·史密斯董事长亲自飞往福建,在视察完试点工厂后做出重大决策:将其制衣集团20%的数字化转型预算,投入与国际移动互联网公司的联合实验室。这个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最终催生出"量子纺织产业云"的雏形。

而在深圳的周遥团队,已经开始研发更颠覆性的"柔性量子传感器",这种可缝制在衣物中的智能材料,或许将彻底改写服装行业的定义。

在量子通信团队攻克产业化的同时,深圳的印刷包装行业正经历着更直观的技术冲击。刘志强先生经营了十九年的深圳印刷包装有限公司,突然发现客户订单栏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需求——为张建国的制衣集团打印三维纽扣样品。

传统菲林制版被3D建模文件直接传输取代。

霍顿团队研发的量子加密云平台成为设计图传输首选。

周遥为印刷厂改造的"量子水印系统"解决了3D模型版权痛点。

72小时交货周期压缩至8小时(含3D打印+量子防伪标签植入)。

冰洁团队为深圳印刷包装有限公司策划"印刷终端"订阅服务。

李文博在硅谷开发的AR包装设计系统开始反向输出到制衣业。

当刘志强先生第一次看到印刷品中嵌入的量子点防伪标记时,这个传统商人终于理解了陆彬所说的"产业互联网不是选择,而是生存"。2016年初,他的工厂出现戏剧性转变:

30%产能转向为服装企业打印配饰样品。

新建的数字化车间采用量子加密的生产管理系统。

续签了约翰·史密斯制衣集团在全球的指定包装供应商。

在2016年深圳高交会上,刘志强先生的展台与霍顿的量子通信展区相邻。那些闪耀着量子防伪光芒的3D打印服装吊牌,恰如其分地诠释着这场变革的本质——当印刷包装遇上量子科技,连传统的纸盒都在诉说未来的故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