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石榴籽的缝隙(2 / 2)
就在他手握门把手的瞬间,他停下脚步,并未回头,只是用一种沉稳而不容置疑的语气补充道:“哦,对了,晓梅姐。方案里关于新事业部总经理的提名,别忘了加上艾伦的评估意见,她当年经历过这些,她的视角很重要。”
门轻轻关上,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陆彬最后这句话,像一颗精巧的棋子,落在了棋盘的关键处。它既像是在支持张晓梅的工作,又像是在提醒所有人,最终的人事决定权,依然牢牢握在他的手中。
张晓梅的笑容丝毫未变,她一边操作手机发出会议通知,一边仿佛不经意地对冯德·玛丽说:“玛丽姐,看来我们得干得更漂亮才行啊。”
一场新的博弈,随着陆彬的离场,才真正刚刚开始。
门关上后,会议室内那层薄薄的客气仿佛也随之被带走。空气骤然变得清晰而紧绷。
张晓梅脸上的笑容微微收敛,但效率至上的一面完全显露出来。她甚至没有坐下,指尖在手机屏幕上快速敲击完毕,随即将其反扣在桌上。
“好了,会议通知已发。玛丽姐,”她转向冯德·玛丽,语气亲切却不容置疑,“在他们到来之前,我们需要先统一一下口径。您提到的分析报告至关重要,尤其是关于跨文化协同的潜在风险与成本评估部分,请您这边重点准备。我希望一小时的会议,能有至少五十分钟花在实质性决策上,而不是基础数据的争论上。”
冯德·玛丽迎上她的目光,身体微微后靠,双手交叠放在桌上。“风险和数据是决策的唯一基础,晓梅。我会确保报告完整。不过,”她话锋微微一转,语调平稳如常,“新事业部的架构设计,尤其是汇报关系,是否应该先有一个初步设想?是完全独立,还是暂时挂在集团行政部下?这决定了我们待会儿要和人力资源部讨论的权限和薪酬框架的级别。”
这个问题看似专业,实则尖锐,直指新事业部的权力核心和独立性,也暗含着对张晓梅可能权力过大的制衡。
“冰洁,”张晓梅几乎没有停顿,立刻接话,却并未直接回答玛丽的问题,“记一下玛丽副董事长提出的架构问题,作为会议第一议题。同时,同步确认一下艾伦总监的日程,陆董点名要她参与评估,我们需要尽快拿到她的时间窗口。”
她巧妙地将玛丽抛出的问题转化为一个待议的正式议题,同时用陆彬的指示和艾伦的介入,轻描淡写地平衡了现场的对话力量。
“明白!”冰洁飞快地记录着,眼神在两位女高管之间悄悄移动,敏锐地捕捉着每一丝微妙的信息。
张晓梅这才重新看向冯德·玛丽,嘴角重新噙起那抹从容的笑意:“玛丽姐考虑得总是比我周全。架构当然需要优先明确,这离不开您掌管的投资部对未来盈利模型的测算。至于汇报关系……”
她略作沉吟,仿佛真的在思考,“一切以效率和成果为导向,我想,陆董要的‘快速成型’和‘战斗力’,就是我们最好的设计原则。具体的,我们一小时后再定?”
她的话滴水不漏,既认可了对方的重要性,又将最终决定的时刻推后,为自己争取了更多的周转空间和盟友沟通时间。
冯德·玛丽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不再追问。她伸手端起了面前的茶杯,轻轻吹了一下水面并不存在的茶叶浮沫。
会议尚未开始,但核心团队内部的第一次合纵连横,已然在几句专业的对谈中完成了无声的交锋。
冰洁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记录下的,将是未来权力格局变迁的最初草稿。